王守仁的心学四句话,王守仁心学的四个境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00:53:37

继续说王阳明,他的心学总结起来,六个字 四句话。

王守仁的心学四句话,王守仁心学的四个境界(1)


一: 六个字

这个六个字就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所谓“心即理”,王阳明反复强调“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拿格竹来讲,王阳明盯着竹子看了七天七夜,试图弄明白竹子里包含什么道理,但直到头昏眼花,身体虚脱,他也无法将竹子的道理上升到人生的道理。在这个故事里,我们不能说王阳明智商有问题,盯着竹子看,除了能练出斗鸡眼,还能干嘛?老实讲,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很高,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松、竹、梅又被称为“岁寒三友”,可见竹子在文人心目中地位很高。

王守仁的心学四句话,王守仁心学的四个境界(2)


竹子常以其“有节”代表骨气,“中空”代表谦虚,“耐寒”代表坚强,而其外形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深受文人喜爱。我猜测王阳明肯定明白竹子的各种寓意,他格竹子的目的是想弄明白为何人要把竹子和君子关联在一起,“正直”、“有节”、“谦虚”等品质,是竹子告诉人了呢?

还是人本身就有这样的想法,看到竹子之后又发挥想象的结果呢?按照朱熹的观点,所谓“格物致知”,需要把竹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一直到枯萎,中间详细的过程都弄得明明白白,然后进行很复杂的升华过程,最后明白竹子就是有这么多好的品格啊,就是代表了君子啊。但王阳明经过七天七夜的观察,他感觉朱熹那一套是有问题的,他在想,所有这些品格不都是人内心本来就有的吗?难道是通过格竹子格出来的?

王守仁的心学四句话,王守仁心学的四个境界(3)


在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更加坚信,心即理,心外无物。据说有一次一位朋友指着一朵花问王阳明:“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那这朵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另外三个字“致良知”,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这源自于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羞恶有心,人皆有之”,王阳明进一步发挥,人皆有良知。当你看到幼儿落井,你会想去救,当你看到飞禽走兽悲鸣,会起不忍直视之心,当你看到好端端一个物件,被无辜打碎,会起惋惜之情,这都是人的良知在起作用。

王守仁的心学四句话,王守仁心学的四个境界(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