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契诃夫曾经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叫做《小公务员之死》,讲的是:
剧院里,一个小公务员打喷嚏时不小心将唾沫溅到了级别很高的将军身上。小公务员害怕将军会认为自己故意冒犯,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道歉。将军起初并没有介意,但小公务员却胆战心惊地反复道歉。最后一次,小公务员“上门道歉”后,彻底惹怒了将军,忍无可忍的将军怒呵道:“滚出去”!
小公务员战战兢兢地回到家,连制服都没脱,就这样死在了沙发上…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讽刺,但它却真实地刻画了小公务员因对“负面结果灾难化”,而产生的种种过份和荒唐举动——明明只是一个不小心的喷嚏,却总是害怕对方会因误会而报复自己,而即便对方已经表示了原谅,公务员还是对自己的过份担忧深信不疑。
当然,在现实中,那些会把负面结果灾难化的人,往往会竭尽全力避开失败,而如果真的失败了,他们要么不原谅自己(自我攻击),要么不原谅别人(diss或报复别人)——就像霍顿那样。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说过:
“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以坦然的姿态接受并正视失败,我们才能从失败中找到有待改进的不足,然后迎来真正的成功。
面对失败,我们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01.意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曲线图]
当我们去描述一些成功故事时,我们更倾向于认为,那些走上人生巅峰的人,是一步一个台阶,不断的向上攀登,最后取得成就的。
就比如:
小黄考上了985,毕业后进了500强,三年连升三级,如今已经成了企业高管,年入百万。
但其实,小黄的每一个小成就里,都有小挫败的迂回,只不过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看见的,而选择性忽略了那些负面经历。
成长是起伏的
在进500强之前,或许小黄很长时间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郁郁寡欢,甚至动过回老家的念头。“三年连升三级”的背后,可能是——小黄在公司危难之时,甘愿拿最低工资,和公司共度难关。
因此,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是高峰和低估交错,成就和挫败共存的。在失败中磨砺,在低谷期蛰伏,才能在顺势时冲上巅峰。
02.从[愿景]出发,去审视失败
罗伯特•迪尔茨提出了一个[逻辑层次理论]:
- 愿景层:超越个人身份的最高存在,即:我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 我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角色层:身份认同,即:我是谁?我以怎样的身份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 信念和价值观层:个体如何看待世界,即:什么是重要的?我有怎样的信念和价值观?
- 能力层:能力和状态,即:我已掌握了或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 行为层:行动、行为,即:我需要做些什么?
- 环境层:身处的环境,即:在哪里?什么时候?和什么人? 在这个逻辑层次理论中,上一层对下一层都有指导意义,高层次的“发号施令”,会带动低层次做出相应改变。
就比如,如果我们明确了自己需要掌握的能力,就会付诸于行动,而一旦我们行动起来,周遭的环境便会发生改变。
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放到身处的环境当中,继而陷入自怨自艾的负面情绪里。
而如果,我们能从[愿景层]出发,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我们就会意识到:
实现人生愿景是最重要的,当下的环境、已经发生的事,不能阻止我们创造未来。
明确了人生愿景之后,我们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如此,我们就不会一直在失败的阴影里自怨自艾、无法自拔。
白岩松曾经说过:
“我们不但要学会如何去赢,更要学会如何漂亮地输。”
而“漂亮地输”的关键,就是正视失败、接受它,然后调整自我,从失败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