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收藏家卞永誉,博物通古,每评画,多有识见。他在评北宋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时,认为此图“真得山静日长之意”。
这个“山静日长之意”蕴涵着中国艺术的一篇大文章。他突出了“静”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黄公望说:“诗要孤,画要静。”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
▲ 宋 · 范宽 临流独坐图 绢本淡设色
166.1×106.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关于山静日长,历史上曾有热烈的讨论,它始于宋代唐庚(字子西)的一首《醉眠》诗。诗这样写道: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唐子西并不是一位太出名的诗人,但他这首诗却非常著名,它描绘的是艺术家期望超越的境界。
▲清 石涛 《山水十二帧页》
宋代罗大经写道:
“唐子西云: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
苍鲜盈阶,落花满径,
门无剥啄,松影参差,
禽声上下,午睡初足,
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
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
问桑麻,说粳稻,
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饷。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
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
变幻顷刻,恍可人目。
牛背笛声,两两来归,
而月印前溪矣。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
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
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
但见衮衮马头尘,
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
他在唐子西的诗中识得人生的韵味,体会到独特的生命感觉,他以自己的生命来映证此诗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时间是一种感觉,阳春季节,太阳暖融融的,我们感到时间流淌也慢了下来。苏轼有诗谓:
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在无争、无斗、淡泊、自然、平和的心境中,似乎一切都是静寂的,一日有两日,甚至片刻万年的感觉都可以出来。正像元代一位诗人(郑元明)所说的:
懒出户庭消永日,
花开花落罔知年。
清代安徽画派画家程邃(公元1605-1691年),字穆倩,号垢道人,画山水喜用焦墨干笔,浑沦秀逸,自成一家。他是名扬天下的篆刻大家,融金石趣味于绘画之中,其画笔墨凝重,于清简中见沉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