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当然美丽。据说,她曾当过两次《ELLE》杂志的模特。
这世界上就有这样一种人,你看见便即刻倾心,可是当被问起究竟美在何处时,你会讷讷答不出来,想了很久,或许会憋出一个词:风情。
陈果的风情,源于自信与骨子里的潇洒。
“我自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她是这么解析这句话的:“不要干扰别人,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前提。”说这句话时,她有些严肃。
之后,她把手从裤袋里抽出来,在空中画下一个大大的“逗号”,笑容绽放。
“然后,做你自己。”
“美女教师”、“首位登上央视《开讲啦》的高校青年教师”、“最受欢迎的复旦教授”、“心灵导师”…
陈果身上有无数的标签。这些描述似乎说得都对,但总说得不够全。如果真要给陈果一个标签,那只能是“陈果”。
她就是她自己。
她说:
你不了解你自己的时候,你要成为谁呢?所以只有当你弄清楚你是谁,你才能够尽力成为你所是。只有当你弄清楚你是谁,你才知道我将往何处去,不是吗?
那些课,陈果在谈什么?爱情与孤独,自由与道德,善良与生命,这些都是她的话题。
她谈得很多,很深,也很广。但最终最终,也是最初最初,她在谈:
“自己”
曾有一个朋友,半夜编辑短信问她:”人活着干嘛?”
这还真是一个大哉问,陈果的回答很妙。
“找到我自己,成为我自己,实现我自己。”
陈果的课有一半像是倾洒的交谈,另一半,你隐隐觉得类似神明的布道,清澈、智慧、有光。对于神明,陈果该算是专家。
她偶然间提到,中国文化中的神明与西方的GOD不同,神就是精神,明就是明澈,当你活到精神明澈的时候,你视如神明,堪比众神。
她告诉你:那些伟大的力量总是来源于自己,来自内心。
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了解自己,如何承认自己,如何用最真实的自己,去与他人相处,与世界交融。
这是陈果老师想与你分享给你的课题。
有人说,陈果说的都是白月光。
白月光在今天已不算是个好词儿,甚至可以用来骂人。
高晓松那首歌里唱:人生不止生活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句话,被当作何不食肉糜的典范,被人嘲笑到了现在:
不要吃饭吗?
不要工作吗?
不要结婚吗?
不要带娃吗?
年假都用完了,怎么去远方?
更多人写道:“呵呵,鸡汤。”仿佛鸡汤不好一般。
我们更喜欢有用而快速的“知识”。
于是有人问道:
如何才能在三十岁存到一百万元?
怎样才能积累自己的人脉?
什么叫做门当户对?
这些都没有错,也都很重要。
内心的幸福,可能有时并不那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