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误会的名言,解除误会的名言警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15:36:48

下面这个故事你熟不熟悉?

犹太人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数学只考了1分,但是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消除误会的名言,解除误会的名言警句(1)

当时,很多人都信以为真。老师和家长也会用这个故事来激励我们:

你看,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也不好,不过人家没有放弃自己,坚持学习,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科学家。

好像我们只要考得比1分多,然后努力上进,最后就能成为爱因斯坦似的。

可能全世界都存在类似的鸡汤文吧,近日,诺贝尔奖组织方公布了爱因斯坦在1896年,就读于瑞士阿劳市高中时的成绩单。

消除误会的名言,解除误会的名言警句(2)

成绩单显示,爱因斯坦在代数、几何、投影几何、物理、历史这5科全部得满分6分,德语语言文学、意大利语语言文学、自然历史、化学等科目得5分,即使是地理、绘画、工业绘图也取得了4分,最差的是法语语言文学,只有3分。

瑞士《一瞥报》报道称:此举是为了打破“爱因斯坦高中时数学不好”的谣言。

实际上,爱因斯坦从来就不是一个“傻瓜”“笨蛋”,一直以来,他就是个学霸的存在!

有趣的是,有很多激励我们学习上进的名人名言,看上去非常励志,但如果把它的后半句补出来,就会发现:

好像有哪里不对。

下面就来一起瞅一瞅,那些年,被我们“误会”的名人名言吧!

第一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这句话出自《庄子》,原文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这句话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不要总想着能穷尽世间的知识,因为知识是学不完的。

并不是激励我们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知识的意思。

第二句:“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出自培根,原句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

很明显,培根想强调的重点在后面。

第三句:“闭门造车。”

在我们的概念里,“闭门造车”的意思是:拒绝跟别人交流沟通,只凭主观办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显而易见,这是个贬义词。

而这句话出自朱熹的《中庸或问》,全句是“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这句话原意是指按照统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起来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

是不是跟我们现在用的意思完全相反?

第四句:“三思而后行。”

“三思而后行”往往是告诫人做事前要谨慎思虑,不能轻举妄动。而原文却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办事,要反复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似乎有一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意味在里面呢!

第五句:“活到老,学到老。”
据说这是一句俄罗斯俗语,后半句是:最终还是作为笨蛋死去。

消除误会的名言,解除误会的名言警句(3)

第六句:“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这句话是爱迪生的名言,我们通常用这句话来激励学生,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成为天才。

不过这句话其实还有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第七句:“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是对个人品行的规劝,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足以信任,行动了就一定要有结果。

然而全句是这么说的: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 子路》

言必信、行必果的人,真是又固执又没见识啊!

这句话实际上是孔子在教我们,做人要明辨是非曲直,而不能简单地听从命令。

孟子继承了这一观点,进一步解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第八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句话是从《华严经》里边概括出来的一句话,大意是守住初心,才能有结果。

其实这句的后半句话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坚持比初心更加难得。

第九句:“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可不是让少年人在家里守着父母不出门的意思,它还有后半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意思是:如果出游,要告知父母去处和理由。

第十句:“人是生而自由的。”

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用这句话来作为标语,向父母争取“主权”。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是: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让·雅各布·卢梭《社会契约论》

即使要争取自由,也不能失去父母的庇护和扶持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