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最后返航了吗,郑和死了之后船队停了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1 19:17:27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开放史上的光辉里程碑。它把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推向顶峰,为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和最后返航了吗,郑和死了之后船队停了么(1)

△二保庙供奉着的郑和和王景弘。图片来源:央视《记住乡愁》

在“下西洋”的伟业中,有一位与郑和并肩领航的核心人物,其姓名、身世及历史贡献却鲜为人知,他就是王景弘。

与郑和同居正使地位

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远洋船队,从江苏刘家港出发,200多艘大船、27000多名出行人员在茫茫大海之上坚定航行,巨浪狂风,恶劣气候,致命瘟疫以及凶狠海盗时时威胁着船队的安全。

在那段持续了28年的艰难旅途中,王景弘始终陪伴在郑和左右。

郑和最后返航了吗,郑和死了之后船队停了么(2)

明朝大航海家郑和养子的后人郑自海在接受央视《记住乡愁》采访时说:“只有在大海中航线才知道什么叫‘同舟共济’这四个字,各种困难那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两个人能配合得那么好,如果没有王景弘,可能也没有七下西洋。”

如今,在王景弘的家乡福建沿海地区依然建有二保庙,庙里同事供奉着郑和与王景弘这两位大航海家。那段风雨同舟的情义与担当,也跨越了600多年的时光,化作一种精神信仰,始终激励着后世的人们。

《记住乡愁》第四季讲述双洋镇时提到,在第七次出使西洋时,郑和在返航途中病逝于印度古里。临终之时,他把带领船队继续航行的重担托付给了王景弘。

漳平市王景弘研究会副会长李希伟说:“王景弘通过四个月时间,把整个船队安全地带回了祖国,到了晚年之后,他还整理了郑和的航海资料,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王景弘与郑和一样,在下西洋时得到了明成祖、仁宗和宣宗的重用。

王景弘的功绩多次得到皇帝褒奖,明宣宗还特别赐诗称其“昔时将命而最忠”。当时,内臣中能获皇帝赐诗者十分罕见。王景弘的忠勇之名正是来自于他不惧风浪紧紧相随的情义,临危受命毫不退缩的担当。

王景弘在使团中,与郑和一样同居于正使领导者的地位,这在第一次下西洋时便已确立。据《明史》记载:“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王景弘地券”曾在南京被发现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不幸病逝,王景弘作为统帅率领船队安全回航。此后他一直担任南京守备太监,直至正统初年。遗憾的是,有关他的史料严重匮乏,致使王景弘研究长期无法深入开展。

2012年10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在配合基建的过程中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凤凰村三组一户已拆迁民居的废墟内,采集到一方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的石质地券。

这块地券的券文信息在很多方面填补了史料的空白,对于研究王景弘的葬地与坟寺、生卒年代、隶属衙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郑和最后返航了吗,郑和死了之后船队停了么(3)

△“王景弘地券”拓片。

地券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带有浓厚道教迷信色彩、专门用于陪葬的明器,因此又被称为“冥契”、“幽契”。

地券常被用于于模仿人间土地交易的行为,由拟建墓者向鬼神购买阴宅用地,并以契约的形式加以明确,从而使得在此营建的墓葬获得鬼神的认可与护佑。

地券在明代墓葬中常见,在已发现的明代宦官墓葬中经常出土,不过有的是双券、有的为单券。

考古人员推测,原始的、完整的“王景弘地券”很可能也是一合二券,一券是考古人员发现的“高上后土皇地祇卖地券文”,另一券可能名为“大明内官监太监王景弘买地券文”。前者原本埋藏于墓外,被凤凰村村民无意中发现,抬回家中;而后者一直放置于墓内,目前还在静待考古发现。

南京主城的南部和西南部,从地形上看,是一大片连绵分布的低山、丘陵地带,统称为“石子冈”。凤凰村位于石子冈的西南部。由于石子冈地区的土质、地形地貌适宜建葬,自古就成为南京最主要的埋葬区之一。

考古人员推测,王景弘的墓葬很可能位于凤凰村这一片区域,因此进行了密集的考古勘探,但最终还是没有发现王景弘墓。

明代宦官势大权重,人数众多。为管理和使用宦官,明政府设有所谓的“二十四衙门”:即十二监(司礼、内官、御用、司设、御马、神宫、尚膳、尚宝、印绶、直殿、尚衣、都知)、四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这些衙门的首领称为太监,是所有宦官中地位最高者。

在以往所见各种史料之中,或者点出王景弘的宦官身份,如“内官”、“中官”;或者强调他的职权级别,如“正使太监”、“守备太监”;或者指明他所在及管辖的区域,如“南京太监”、“南京守备太监”等。

然而不管上述哪一条记载、哪一种称谓,都忽略了王景弘隶属何监这个基本信息。此次地券的出土,填补了这一空白,明确告知我们王景弘同样为“内官监太监”。

他比郑和多一次“下西洋”

史料记载,王景弘具有丰富的海上航行经验和杰出的指挥才能。在使团船队中,郑和主要统领军事外交事务,王景弘主要统管航海技术及后勤保障方面的事务。

据清代《西山杂志》记载,王景弘在出航前“雇泉舟,以东石沿海各械导引,从苏州刘家港入海,至泉州寄泊”。

在集结船队下西洋出发前,王景弘负责在福建沿海督造和征集船舶,甄选航海技术人员,船队给养补充和对外贸易货物的采购。在航海的过程中,他负责航海路线的确定和行船方向、速度的把握。

郑和去世后,王景弘又受命第八次航海。据《明史》记载,郑和船队第七次远洋返航之后,为给死于中国的苏门答腊使者报信,王景弘再次出海。

返航时,王景弘将苏门答腊国王的弟弟哈尼者带回了中国,朝拜天子。

南洋各地至今还留存不少王景弘有关遗址,如文莱国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大街,有以王景弘命名的“王总兵路”。在我国的南沙群岛,有一个岛礁名为“景弘岛”。

晚年的王景弘把一生航海所得编撰成《赴西洋水程》一书,此书流落民间后被辗转抄录,成为明清时期人们驾船出海的导航“秘本”,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紫金山记者 翟羽

本文参考:《海交史研究》1995年第2期 《八次下西洋的王景弘》;

《东南文化》2014年第1期《南京“王景弘地券”的发现与初步认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