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191葡萄服务中心特约技术顾问
李春雨、万云忠
一、影响萌芽的核心因素
葡萄根系开始活动以后,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向上输送,枝条剪口处出现淌水现象,称为伤流。
伤流是根系开始活动的标志,根系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随着水分输导至芽眼,刺激芽眼萌发。故一般出现伤流后20天左右,葡萄开始萌芽。
地温,地表以下30公分左右的温度,直接影响根系活动。一般在地温7.5℃左右,根系开始活动;10℃左右,根系开始生长;15-20摄氏度左右,最适合根系生长,如其他环境因素适合,根系活动达到高峰。
决定葡萄萌芽的核心因素是地温,有效提升地温,是暖棚提温阶段管理的要点。
如在提温初期,地温、气温提升不同步,地温低、气温高,芽受高温刺激开始萌动,但根系尚未开始正常活动,葡萄地上、地下发育不同步,必然导致萌芽不整齐、萌芽后枝条黄化、萎蔫、生长无力。
二、提温方式
大棚提温,根据地温情况,有阶段性提温、高温催芽、高/低温交替刺激三种模式:
阶段性提温:如地温提升缓慢,提温初期地温未达到7.5℃,则需采用阶段性提温,首先采取措施提升地温,在地温提升至7.5℃以前,白天棚内气温最高控制在20℃左右。待地温提升后,白天棚内气温最高控制在25℃左右。
高温催芽:如地温提升迅速,暖棚提温初期地温即可接近10℃,则可直接将白天棚内气温稳定在25℃。
高/低温交替刺激:从暖棚提温开始,交替将棚内气温控制在15-20℃及25-28℃。即第一天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第二天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第三天白天再将温度控制在15-20℃。待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将白天温度稳定在25℃左右。
三、有效提升地温的方式
闭棚提温前,采用大水漫灌,一次性浇透地表下50公分,切忌小水勤浇。
浇水待地表刚干涸后,全园松土,打破地表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提升土壤深处温度。
保证地表裸露、干净,可接受阳光直射。太阳光直接照射,是提升地温最有效措施。
可在树下,用白色农膜搭建小拱棚,笼罩树体每侧40公分地面,提温效果最好。也可在树体两侧覆盖地膜,遮盖树体每侧40公分地面即可,萌芽前切忌地面全遮盖。
可在葡萄定植行间种植葱蒜类蔬菜,这类蔬菜在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某些物质有利于葡萄萌芽。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种植位置必须距离定植行40公分以上;二是建议在邻近花期采收,以免花期棚内湿度大,增大病害风险。
四、其他提升地温手段
可在设施内构建二氧化碳发生器。秋天在葡萄定植行间开沟,成捆埋入植物秸秆(玉米秸秆为宜)。然后覆盖薄土。大棚浇水后,土中秸秆开始发酵,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有利于提升地温和葡萄萌芽后生长。
秋施底肥时,加大腐熟农家肥用量,按照“一斤果两斤肥(农家肥)”用量,一则增强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提升;二则土壤湿度提升后农家肥继续发酵分解,产生热量,有利于提升地温。
五、科学使用单氰胺
葡萄一经进入深度休眠,必须经过足够时间的低温休眠(7.2℃以下),萌芽后方能正常生长。葡萄深度休眠后,需要在7.2℃以下经历的时间,称为需冷量。
暖棚促早条件下,温度提升快,葡萄萌芽早,存在需冷量不足的风险。如葡萄休眠不足,一则表现为萌芽不整齐,萌芽后生长无力;二则表现为生长期树势衰败。
单氰胺可替代葡萄四分之一休眠时间(需冷量),最核心功能是保证葡萄芽齐、芽壮、萌芽后正常生长。单氰胺并不能导致葡萄提前萌芽,决定葡萄萌芽时间的是温度。
单氰胺在20℃以上时分解极快,部分种植户喜欢在提温前后首先使用单氰胺,药剂还未发挥药效就可能分解,不能保证单氰胺的最佳效果。
单氰胺最佳使用时间是萌芽前20天左右,大致在伤流以前。这个时间可以通过测量地温确定。如果地温连续四五日接近8℃,则树体即将出现伤流,这个时候使用单氰胺效果最佳。
使用单氰胺前,最好先向枝条喷洒清水,待枝条半干后再用药。50%单氰胺一般稀释20倍,可以采用点芽法,也可以使用喷雾法。采用点芽法只涂抹枝条基部芽,最上端一到两个芽不涂。喷雾法是针对主蔓喷施单氰胺20倍液。
新栽植的幼苗严禁使用单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