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怎么放下七情六欲,佛教中怎么戒掉七情六欲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3 00:59:56

柳宗元不但是文学家,还是养生大师!不信吗?有文为证!

春暖花开之际,灯下默读柳宗元所写的游记名篇《小石潭记》,见文中有如下记载:“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心下顿感戚戚然。

佛教怎么放下七情六欲,佛教中怎么戒掉七情六欲(1)

这一段大致可以翻译为:我坐在水潭边,四面被篁竹和树木所包围,寂静的空间没有一个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这段是写景,而且写得情景交融,非常好,让人犹如身临其境!

紧接着,柳宗元写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美景虽美,但柳宗元并没有乐不思蜀,迷恋其中。而是始终保持着一颗警惕之心,他一发现此地虽美,但由于偏僻寂静,引起了作者内心忧伤凄凉,急忙起身离去。可见,柳宗元深知忧思伤人于无形的道理。

佛教怎么放下七情六欲,佛教中怎么戒掉七情六欲(2)

忧思属于七情之一,祖国医学认为七情活动与人的身体器官密不可分,七情过忧、过喜、过悲、过恐等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例如,我们常说的“气大伤身”就是这个道理。

佛教怎么放下七情六欲,佛教中怎么戒掉七情六欲(3)


一、七情为何物?

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是因为人有七情六欲。

按《礼记》和儒家的观点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

按佛教的说法则是喜、怒、忧、惧、爱、憎、欲。

医家的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

总体上,三家的说法大同小异,但亦有差别。放下儒家和佛家的说法不提。咱单说医家的七情。

中医理论中,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这七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可能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周而引发各种疾病,令人深思的是,中医学并没有把"欲"列入七情之中。

佛教怎么放下七情六欲,佛教中怎么戒掉七情六欲(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