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围绕公众的节水意识、用水行为、节水义务方面作出规范。《规范》出台旨在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引领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国家水安全,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
环顾我们身边,浪费用水的行为并不鲜见。水,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吗?
虽然超过70%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然而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世界水日”致辞中表示,如果不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到2050年,全球将有35亿至44亿人用水受到影响。
水资源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
我国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2019年,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048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日益增大的需求和水资源自然禀赋的不足,导致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破解水资源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为解决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问题,我国实施了包括南水北调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引水工程,实现了部分丰水地区与缺水地区连通互补,提高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针对水资源天然短缺的现状,大力推进节约用水工作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节水工作。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9.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65,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0%左右,用水效率总体上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部分地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有必要通过节水,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此次《规范》出台,从“了解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3个方面对公众提出了朴素具体的要求。
节约用水是破解我国复杂水问题的关键举措。节约用水涉及社会各行业领域,需要全体公民共同行动。节约用水,贵在日常,重在行动,让我们一起从身边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