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以后,非但没有吸取之前被废黜的教训,反而行事更为荒唐跋扈,一心向着倒行逆施的方向前进。在康熙皇帝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次南巡期间,年羹尧血洗了江夏镇;皇四子胤禛一把火烧掉了《百官行述》,而且事先不请示、事后不汇报;更重要的是,太子胤礽用来拉拢前江南巡盐道任伯安的那封信,也被年羹尧上呈给了皇四子胤禛。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百官行述》被烧掉以后,皇四子胤禛手中掌握的那封“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乃系能够直接扳倒太子的所在。可是,胤禛并没有拿这封信做文章,而只是用作了防止“虎有害人意”的预防手段。可是,更令人没想到的是,邬思道借着高福无意间泄露秘密的当口,将计就计,将这封信间接“送”给了皇八子胤禩。
结果可想而知,皇八子胤禩通过皇十四子胤禵,立即将这封信交给了康熙皇帝,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用以拉拢安抚和条件允诺的信被皇十四子胤禵交给康熙皇帝以后,康熙皇帝决定再给越走越远的胤礽最后一次机会,那就是将这封信可以直接废黜胤礽的信,寄还胤礽。但是,康熙皇帝也明白,接到这封信以后,太子胤礽肯定会出现两种反应:
1、上折子请罪;
2、铤而走险、发动武装政变;
很明显,就当时的政局环境而言,第二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很大。所以,远离京畿的康熙皇帝必须做好应对胤礽发动武装政变的预防措施。
康熙皇帝连发了三道谕旨,其中两道密旨、一道明诏:
第一道密旨:寄给四阿哥胤禛,命其即刻召见隆科多,严密注视太子一党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图谋不轨,即着胤禛捉拿太子;隆科多将太子的党羽一体捕获;
第二道密旨:寄给十四阿哥胤禵,命其以兵部的名义,布置西山锐健营,严密注视热河驻军的动静;布置丰台大营,严密注视密云驻军的动静。只要这两支队伍擅自行动,就立刻解除凌普、耿索图的兵权。
明诏:通告天下,朕定于八月十六日到京。
对于康熙皇帝这两密一明的谕旨,我们先来进行一下说明:
首先,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掌握了时任步军统领的隆科多就等于掌握了京城戍卫。康熙皇帝此举,明确表明了对皇四子胤禛的绝对信任。在康熙皇帝的心中,皇四子胤禛完全脱离了“太子党”,成为了独立的皇储备选对象,而且排名很是靠前。
对于皇十四子胤禵的安排,则值得推敲。康熙皇帝命令胤禵掌握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这两大京郊武装力量,看似是对其的信任,但需要注意康熙皇帝谕旨中的用辞——“以兵部的名义”。
如此安排,康熙皇帝最起码能达到三个目的:
1、一道让胤禵掌握两大武装力量的谕旨,就能稳住兵部该管阿哥胤禵,更能稳住胤禵背后势力强大的“八爷党”,防止康熙皇帝在集中精力对付太子胤礽的时候,皇八子胤禩等人趁机作乱,生出变故。
2、胤禵手中虽然掌握了武装力量,但其毕竟是“以兵部的名义”予以掌握的,说到底两大武装力量的调动权仍然掌握在兵部,也就是掌握在康熙皇帝手中。毕竟,康熙皇帝并没有明确胤禵对两大武装力量的统帅权!
3、对于胤禵的信任表现,会让原本就抱有夺嫡之心的胤禵,陡然生出希望,会错误的认为自己才是康熙皇帝认定的皇位继承人。如此一来,胤禵对于康熙皇权的拥护程度和忠诚程度就会大幅度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太子胤礽,就算是皇八子胤禩生有异心,胤禵也会毅然决然的予以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