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坛里,史铁生亲眼见证了一对令人羡慕的中年情侣,在十五年间不知不觉成了老人,还遇到了一个爱唱歌的小伙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再也没去唱过了。
史铁生对此感到遗憾,由此他也想到了时间。
多年以后,史铁生还能想起园子里的一些人,爱饮酒的老头,中年女工程师,颇具天赋却被埋没了的长跑家……这些人后来不去园子里了,但史铁生一直没有忘记他们。
来过园子里的,让史铁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漂亮而不幸的小姑娘,史铁生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才三岁,是和自己的哥哥一起到园子里面玩的。
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史铁生都能经常在园子里看到他们兄妹俩,亲眼看到他们渐渐长大了些。
但之后的很多年,他们再也没有在园子里出现过,史铁生想着小姑娘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可能没有时间再出来玩了,也就没有多想。
史铁生以为自己将会慢慢忘记他们,可是却在一个礼拜日的上午再一次见到了当年那个漂亮的小姑娘。
当年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容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她的智力却没有变,还停留在三岁的时候。
史铁生震撼,他终于明白这世间的事是不堪说的,命运是无法论公道的,大千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存在缺憾,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缺憾,这世间才不会如一潭死水一般毫无变换,毫无色彩可言。
三、史铁生对心魂的生死叩问在地坛里,总有三个问题在交替着陪伴、*扰史铁生:要不要去死?为什么活?干嘛要写作?在十五年的时间里,史铁生针对这三个问题,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心魂的生死叩问。
史铁生曾经在生死里痛苦地挣扎过,他很不幸,在最狂妄的年纪突然失去了双腿,不公的命运扑面而来,毫无防备,根本来不及闪躲,恐慌,焦虑和绝望也随之将他的身心全部埋没。
史铁生丧失了生的勇气,无时无刻不在被死亡诱惑,他曾一连几个小时都在专心致志地思考死亡的事。
那么到底要不要去死呢?经历过痛苦的纠结,史铁生最后彻底看穿了,他意识到死是一件不需要急着去做的事,死是每个人最终的结局,无论怎样耽搁,最后都不会错过,所以,史铁生便想着活下去试试。
人都是面向死而活的,死的存在是为了彰显活的宝贵,如果没有死亡,人们肯定不会那么珍惜活着的日子,死会迫使人们思考怎么活,只有好好活过,人们才能坦然地接受死。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好好活过,那么他的死仅仅只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毫无意义,所以史铁生选择暂时放弃死亡,继续活下去。
那么为什么要活呢?史铁生给出的答案是不甘心、机会难得。
史铁生感悟到反正人最后都是要死的,活着试一试又不会有额外的损失,反正自己双腿已经完了,人生也几乎就要完了,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之所以能想通这个问题,一是因为母亲坚定的爱给了史铁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他通过在地坛中见过的人的身上体悟到了生命的苦难。
想通了这两个问题,史铁生感觉轻松多了,他的灵魂仿佛得到了释放和解脱,甚至感觉身体都轻盈起来了。
最后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史铁生说过,写作是自己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选择,在“生”与“死”地极限撕扯中,写作是他为活下去找到的唯一的出路,他的双腿无法行走,无法去感受自由奔跑的乐趣,他只能用写作去探寻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