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扬州繁华无比,昌盛之时,那真是连月亮都要比别的地方更圆、更亮。神仙都眷恋的地方,有名为“扬州八怪”,真是格格不入。
清朝前中期扬州书画界再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书院的发达,学术氛围的浓厚,滋养出一批个性高标的艺术家,“扬州八怪”就在此时横空出世,为后学们奉献出诗、书、画、印的饕餮盛宴。
△“扬州八怪”八个代表人物
然而他们个人经历却跌宕起伏,大多数人一生处于贫窘的挣扎中。而这些苦衷都深埋于画家内心深处,成为艺术的真实,比我们眼睛看到的现象更真诚,更震撼。
有道是风平浪静,哪里会出新奇?一帆风顺,只会让人慵懒乏味,更会使人怠于思考。
我们今天就来浅析一下“扬州八怪”为何为“八”,如何称“怪”。
一、八这个数字,历来有很多故事(一)八怪就是八个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八怪”之说来自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的记载:高翔、汪士慎、罗聘、李方膺、金农、黄慎、郑燮、李鱓。
坊间有传:闵贞、边寿民、陈撰、华嵒等也在八怪之列。
(二)八是1―10里可分最多的数(4、2、1)
前人称其“扬州八怪”而不是9怪或15怪,大概也有延展性和不计其数的层面,是否寓意这个队伍有很多很多人呢?
二、“扬州八怪”为何会横空出世(一)在清朝中期,扬州地区尚在显现中国元文化的特质,在清朝后期慢慢北上
当时地方达官显贵及盐商多为饱学之士,他们倡导风雅,使扬州一地的金石、诗、书、画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大发展。
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著名盐商马曰琯、马曰璐,都奉有才情、有创新的画家为上宾。
此时的扬州,亦如《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所云:“广陵为天下人士之大逆旅,凡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广陵,盖如百工居斯焉。”
郑板桥、李方膺、李鱓等喜欢的前辈石涛正高歌“自然为上”、“笔墨当时代”、“法自我立”,追求“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
画坛空气无比清新,正是包容和创新的春风扑面之时。在没有那么多封建思想约束下,使得画家们可以纵情挥洒,是创新,是出奇,各尽心意,尽显才情。
所以后来出现一批有为的书画大家,长期活跃于此,也就不足为奇。
他们的画风就如同陶渊明的诗、明清的家具、宋代的白瓷和青瓷一样的“芙蓉出水”,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贯穿整个艺术史。
这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被称为扬州画派。他们学养广博,精于鉴赏,工于诗文,通晓金石,书画下笔可古可新,总会出奇。
名声在外,越来越响亮。引起保守派的反感,吹起嫉妒之劣风。因扬州画派不合乎他们的“郑重其事”,书画的方圆规矩,欲灭之。后因“规劝”无望,恼羞成怒就送扬州画派一别号“扬州八怪”,以抨之。
(二)艺术家的沃土。才学们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
1、仕途忐忑,矢志书画
据我所翻阅书籍记载,扬州八怪里郑燮、李鱓、李方膺三人曾经当过领导,但最大的官也就是县令。
①郑燮就是广为人知的郑板桥,少怀报国之志,先后博得“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头衔,在山东当过县令。罢了官之后,尽情于诗文书画中。
△郑板桥
②李鱓当过宫廷画家,两次为官。在扬州众怪里他最早成名,有“画仙”之称。20多岁时“萧萧被马离都市”,50岁左右“一官聊以庇其身”。本该人生圆满,结果再次被削官罢职,后到扬州卖画为生。
△李鱓
③李方膺出身官宦之家,生活可依,后来也算子承父业,考取功名,当了县令。结果和上面的两位一样被扫出官场,无奈去扬州卖画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