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状桁架梁
这使得大桥即使在2m/秒的二级轻风中,桥面就会发生1.2米左右的起伏;风稍大些,起伏更甚,驾车过桥时司机都感到眩晕,尽管工程师曾用粗钢缆加固,仍无济于事。
很快,塔科马大桥便得到了“舞动的格蒂”的绰号,但美国人当时依然乐观地认为,桥梁的结构强度足以支撑大桥。
大桥出事时,正处于风速为18m/秒的八级大风中,大桥桥面以交替的扭转运动振动,振幅逐渐增大,直到桥面撕裂为止。
▲塔科马大桥不堪风力而垮塌
很多人将这次大桥垮塌的原因错误地归结为“卡门涡街”(源自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研究)。但联邦工程管理局发布的调查报告称,涡激共振在此次悬索桥的振荡中并未起重要作用。
因为,风速和振动频率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而涡激共振则一般有一个风速锁定区间,即风速和振动有强相关性。
庆幸的是这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损伤,但I-35W密西西比河大桥垮塌事件中的遇难者则没有如此幸运了。
2007年8月,正值交通高峰时段,作为明尼苏达州阿波利斯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密西西比河大桥突然坍塌,桥面坍塌造成13人死亡,145人受伤。
据估计事故发生时桥上有50-100辆机动车辆,是美国自1983年以来最严重的非天灾或外力因素所造成的桥梁崩塌事件。
▲桥南停车场监控摄像拍到的画面
事实上这次坍塌事故早已埋下隐患,早在1990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将以I-35W密西西比河大桥评为有"结构缺失",因为其支座有严重腐蚀。
但结构缺失并非意味桥梁有立即性的危险,应该进行定期检查及修缮工作,但当时全美总共有超过七万座桥梁被评为此一等级,因此大家对此不以为然。
2001年明尼苏达大学研究报告表明,尽管I-35W大桥在引桥段出现很多疲劳痕迹,但在整个应力系统中最重要的主桥段上,并未发现有疲劳裂纹。
随后一份类似报告也称大桥不会因为疲劳裂纹而产生问题,所以不必提前更换,以避免为这一巨大工程而支付大笔开销。
因为一次次的疏忽,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相比桥梁事故,大厦、居民楼建筑的垮塌事件来得更加令人胆战心惊。
2013年4月24日,发生在孟加拉国的“拉纳广场”的八层商业大楼倒塌事件被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结构性故障事故,经过19天连日搜索,确定死亡人数达1,134人、事故导致约2,500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