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勤洗手、少外出成为了全民共识。然而,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个“小细节”:围桌共食时,使用公筷。
据北京市疾病防控中心数据表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亲属密切接触者续发率达到17%;此外聚集性疫情中,家庭聚集性疫情占绝大多数,高达86%。
很多病毒感染者均通过聚餐或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个家庭、整个家族。围桌共食、不用公筷,这种就餐方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给病毒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使用公筷公勺取菜,用自己的筷(勺)把菜送入嘴里,是避免疾病传播的好习惯。
“建议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或每人有专用碗筷。”早在十多年前,钟南山院士就曾公开呼吁过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足见其重要性。
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也联合发出“使用公筷公勺,推进广州文明餐桌建设”的倡议,倡议市民消费者居家或外出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
餐饮门店建议配备与私用餐具有相对识别性的公筷公勺,便于消费者根据颜色、长短、形状或材质等直观性地区分。
针对火锅或必须在餐桌熟制的菜品,餐厅应提供与私筷、常规公筷具有区分度的“生料专用公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