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公元375年,丞相王猛去世了。
王猛去世前曾叮嘱苻坚:要慢下来了,先不要急着打东晋,把这几年打下来的地盘和降服的异族彻底消化吸收掉再说。(《资治通鉴·第一百三》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
前秦的制度基本上都是王猛设计执行的,连不少战役也是王猛亲自去打的,王猛的官职之一是“都督关东六州军事”。因此王猛十分清楚前秦当时面临的一些问题。
前秦对各民族都采取怀柔政策,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不随便*人、屠城,吸收了大量各民族的部队。
这些部队并不是说投降了前秦就彻底成了前秦的军队,他们还是有自己的民族意识。前秦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部队,让这些部队对前秦产生认同感。
大概就像战国时期被秦国灭了的六国,在汉朝的长期统一下,逐渐认同大家都是汉朝人、汉族人,而不再是什么赵国人、燕国人、楚国人之类的。
苻坚为了收买人心、也为了体现自己的宽宏大量,还给投降的异族将领高官厚禄。比如封投降的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宾徒侯,后来甚至封慕容垂为京兆尹管理都城(相当于如今的北京市市长)。
苻坚是宽宏大量了,也收买了人心,可苻坚却过于自信,不设防。为什么这么说?
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因王猛的猜忌,被设计害死;苻坚又有些特殊癖好,睡了慕容垂老婆。(慕容垂夫人得幸于坚。)
灭了人家的国、睡了人家老婆、下属设计害死人家儿子,还大大咧咧让人家掌握实权,统领部队、管理都城、负责自己的安全。这是宽宏大量?是收买人心?这是脑子缺根弦吧!完全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估计就是苻坚那些年过得太顺了,说夺位就夺位,说富国强兵就富国强兵,说统一北方就统一北方。想什么很快就干成什么,自以为天下皆在我掌握之中。简单总结:飘了。
一边是国仇家恨、刻苦训练、装备精良的北府兵,一边是杂七杂八由各民族亡国仇人组成的部队,战力差距可想而知。
Part.4
王猛死了,苻坚大哭,认为是天不让他统一天下,然后就把王猛的话全忘了,继续攻伐天下去了。(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壹六合邪,何夺吾景略(王猛的字)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公元375年,王猛死。376年前秦攻灭前凉。378年,前秦东西两线攻晋。
前秦在东线发动十七万大军围攻荆襄防线桥头堡襄阳。(秦王坚遣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苌、尚书慕容暐帅步骑七万寇襄阳,······征虏将军始平石越帅精骑一万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杨武将军姚苌帅众五万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帅众四万出武当,会攻襄阳。)
东晋桓冲七万主力驻扎在上明,完全不敢动。(桓冲在上明拥众七万,惮秦兵之强,不敢进。)
前秦在西线多路出击,同时攻击彭城、淮阴、盱眙等地。
公元379年二月,前秦军围困襄阳近一年,襄阳督护李伯护叛晋,响应秦军,导致襄阳城陷落,襄阳守将朱序被俘,送往长安。(《资治通鉴·第一百四》戊午,克襄阳,执朱序,送长安。)
苻坚继续体现他的“宽宏大量”,认为朱序守城不降,很有气节,封朱序为度支尚书。又认为叛晋的襄阳督护是不忠不孝之人,给*了······(秦王坚以序能守节,拜度支尚书;以李伯护不忠,斩之。)
一向不怎么*人的苻坚,当时的行为已经开始变得奇葩了。把投降的人给砍了,那之后谁还会投降呢?
同月,东晋谢玄率领北府兵声东击西,解了彭城之围,救走守军后留下空城撤退。
到了五月份,彭城(今徐州市)、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盱眙(今淮安市盱眙县)相继陷落,六万前秦兵将东晋幽州刺史围困在三阿(今高邮市北)。这个时候秦兵距离东晋江北重镇广陵(今扬州)仅有一百里,离都城健康也不过一步之遥。东晋朝廷震恐,派兵沿长江戍卫。(秦兵六万围幽州刺史田洛于三阿、去广陵百里。朝廷大震,临江列戍······)
很快谢玄率领北府兵发动了反击,谢玄从广陵出兵,先解了三阿之围,接着连续收复盱眙、淮阴。
前秦军撤退到淮河以北,谢玄等人继续追击,最终大破前秦军。六万前秦军,全军覆没,仅主将俱难、彭超只身逃走。
至此,前秦伐晋的第一阶段战役基本结束。前秦在东线攻取了重镇襄阳,西线攻取了淮河以北;东晋因谢玄的反击守住了江淮防线,保住了都城北面屏障,暂时赢得了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