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是谁?有人认为,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有人认为,是“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的诗圣杜甫,也有人认为,王维、李商隐、杜牧、苏轼、陶渊明等诗坛圣手,都有争夺这顶桂冠的实力。
不过,江南才女任淡如却有不同的看法,她在《风雅三千年》这本书里告诉我们,有个诗人,比李白还牛,在100卷的《乐府诗集》里,许多名气甚大、流传甚广的好诗都是他写的。因为他写的诗实在太好了,就连李白也忍不住借鉴了许多,有时候甚至连题目都懒得改……
这个让诗仙也为之折腰的大诗人,名叫“佚名”。如果没有他,便不会有人记得那长城边饮马的水窟,不会有人记得淮水边徘徊的路人,也不会有人记得那霸王最后的悲啸……
他随口吟唱,把那些动人的诗句慷慨地抛洒在风中,撒在尘土里,唱完就忘了,到最后,就连他自己,也翩然消失在时光的荒野中,只留下那些令人口齿噙香的诗句,让后人凭吊。
其实,这位“佚名”,正是千千万万未曾在史书上留下姓名,却如你我一样,有着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大汉子民。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刘彻拨专款设立了一个名叫“乐府”的机构,让采诗官们大规模地从民间采集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这便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中央音乐机关。
虽然早在秦始皇时代,便有“乐府”这个机构,但乐府的传奇,却是在汉武帝手里谱就的。
比起汉武帝远征匈奴,封狼居胥的赫赫武功,以及他在任上推行的国家专卖、统一货币、重农贵粟这三大政治功绩,设立乐府看似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如任淡如女士在《风雅三千年》中所说,汉武帝此举,却以另外一种方式,让大汉的魂魄永留世间。
据般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乐府人员最多的时候曾有800多人,曾采得歌诗28家、314篇——那些散落于民间、曲辞优美的无名者的歌谣,因此得以留存和流传,那些细碎的、日常生活的片段,那些与皇天后土无关的人世间的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就这样像沙里黄金般被陶冶而出,千古不朽。
比如,在酷吏横行的武帝时代,隐晦表现小民“敢怒不敢言”心思的《蛱蝶行》:
蛱蝶之遨游东园,奈何卒逢三月养子燕,
接我苜蓿间。持之我入紫深宫中,
行缠之傅横栌间。雀来燕,
燕子见衔哺来,摇头鼓翼何轩奴轩。
比如,表现山高水深,远行客思乡不能归的《巫山高》: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以及那首诉说着在异乡颠沛流离的思乡者之《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