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朝中有人好当官”,有了朋友之后的狄青,很快被尹洙举荐为泾州督监,又累功升到了西上阁门副使的位置。
除此之外,狄青也开始手不释卷,钻研自秦汉以来成名将帅的兵法,融会贯通,化为己有,打起仗来更加所向披靡,有章有法。
公元1042年,狄青因为战功卓著,朝中又有大员举荐,升职了秦州刺史。当时范仲淹、韩琦等多次向仁宗提及狄青,总说他有治乱之能,御军之才,仁宗便想要召见他,亲自听其讲述对西夏袭扰边疆的应对之法。
可惜还没等见到狄青,渭州又被西夏袭扰,狄青只能走马上阵,仁宗便命令狄青把边疆双方的军事部署,犬牙交错地画出来,并附上应对之策,上交朝廷。
公元1044年,狄青再次以战功,被仁宗亲自提拔,做了禁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位当要职之后,狄青经常面见仁宗,探讨治国与御军方略,仁宗有一次看着他脸上刺的字,十分心酸,便劝说其用药把伤疤敷去,狄青这样回答:
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意思是说:陛下是以功劳提拔了我,而丝毫没有顾及我的门第与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脸上的字让我知耻后勇的缘故,我想要留着它,用来激励军队里的士兵们,告诉大家,即使是我这样的人,只要奋发向上,建立功勋,陛下与朝廷也会委以重用。
仁宗听了之后,大为欣赏,不久之后,直接提拔狄青做了枢密院副使。宋朝军队的最高长官为枢密使,司掌国家军政要事。由此可见狄青的地位显赫。狄青几乎已经打破了北宋朝重文轻武的陈规。
三、臣出身行伍,唯战场*敌公元1052年,岭南侬智高率部作乱,岭南一带十数州沦陷,仁宗派出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岭南的平叛事宜,但杨畋到了之后,久久没有给朝廷一个满意的战绩,仁宗很担忧,又派出孙沔、余靖,率军讨伐叛军。
狄青当时为枢密副使,不愿意尸位素餐,缚于高职,想要效命疆场,平定叛乱,于是上表仁宗请战,仁宗召见他,表示不愿让他孤身犯险,狄青则回道:
“臣出身行伍,唯战场*敌,可报社稷。望陛下允臣率数百外族精骑,辅以禁军骁战者,斩敌首级,以彰陛下威仪。”
仁宗一听,被狄青的豪气干云所触动,当即任其为宣徽南院使、宣抚荆湖南北路,总领岭南平叛事宜,并亲自在垂拱殿为他设酒践行。
狄青率领部队,驻扎在宾州,蒋偕、张忠等将领在早期与侬智高的战斗中,屡战屡败,极大地挫败了士兵的志气。
左丘明曾在《曹刿论战》中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狄青十分担心军队的士气,因此到任后第一时间便下令部队无令不得擅自出击,同时静观其变,苦寻破敌良策。
然而令行不止,广西钤辖陈曙在狄青三令五申之下,丝毫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公然违反军纪,趁着狄青还未到前线,极其希望打一场胜战戴罪立功,令朝廷刮目相看,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军,结果溃败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人都临阵脱逃,宋军军威尽失,叛军更加嚣张跋扈。
狄青中军点将说:“令之不齐,兵所以败!”
一支军队,连命令都不能统一,做不到令行禁止,那还打什么仗?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狄青当堂将陈曙和袁用等三十多位违反军纪且临阵脱逃者斩首示众,诸将无不愕然,纷纷折服。
《孙子兵法始计篇》载: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狄青认为,兵无常势,用兵就是要虚虚实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因此当天便传令三军休整十天再开拔,等叛军得知消息有所懈怠之后,第二天凌晨便引兵一夜越过昆仑关,出现在叛军面前,令叛军惶恐不已,自乱阵脚。
狄青一面令孙节、孙沔等正面率军攻敌,另一面则出两路骑兵,左右包剿,围歼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