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字的演变史
中国茶树据可考证的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然而这个“茶”字的出现却比茶树晚得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茶”这个字,到汉魏时期,民间口头上已把茶这种植物或饮料称呼为“茶”可在文字上还假借“荼”这个字。
我国古籍中,最早见有“荼”字的记载始于《诗经》。《诗经產那风,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指菜还是茶无从考证。
在隋唐代之前,人们大多把茶称作“荼”【tu】,除了荼字还有其他代表茶的字,比如荈,茗,槚等都指茶。期一直到唐代期以后,才将“茶”字定为官方的统一称谓。
最早的时候,人们用“荼”字作为对茶的称呼。然而,荼字有多种释义容易发生误解;而且,荼是形声学,草字头说明它是草本植物,不合乎茶是木本植物的身份。
《辞海》对“荼”字注明有三个读音:一与“途”字同音;二与“茶”字同音;三与“书”字同音。“荼”在指称茶时,读音也是“茶”,因为“荼”是茶的古体字。
《辞海》又在“苦荼”条下注释:苦荼的“荼”读“茶”字,苦荼就是茶。
到了西汉的《尔雅》一书中,开始尝试着借用“槚”字,但槚的原意是指楸、梓之类的树木,用来指茶树也会引起误解,所以。在“槚茶”的基础上,又造出一个“搽”字,读“茶”的音,用来代替原先的“荼”字。到了陈隋之际,出现了“茶”字,改变了原来的字形和读音,这时茶字多在民间流行使用,并未形成官方统一称谓。
直到唐代陆羽《茶经》之后,“茶”字才逐渐流传开来、运用于正式场合。
至于“荼”字何时改写为“茶”字,据清代学者顾炎武考证,“茶”字是从唐会昌元年(841)柳公权书写《玄秘塔碑铭》、大中九年(855)裴体书写《主峰禅师碑》时开始,因此他确定“茶”字的变形“变于中唐以广也”。此后,“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