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许多故事都非常精彩,赤壁之战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是演义不是正史,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周瑜陷害诸葛亮,也没有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过,罗贯中在编写这个故事时,实际上是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将三国时期发生在其他人物身上的故事,经过改造放在了诸葛亮和周瑜身上。那么,真实的“草船借箭”是怎样的呢?主角又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简单地叙述一下《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然后再说正史中“草船借箭”的原型。在罗贯中笔下,具有儒将风采、胸怀宽广的周瑜被塑造成一个心胸狭隘的人。他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能,设计陷害诸葛亮,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可没想到,诸葛亮利用草船和大雾,向性格多疑的曹操成功地“借”来了十万支箭,让周瑜的陷害计划彻底落空。
当然,其实这个故事的漏洞还是蛮多的,笔者在之前也有一篇文章详细地分析了为什么草船借箭不可行,也欢迎各位前去阅读。这里我们就接着说一下正史“草船借箭”究竟是怎样的,或许更恰当地说,草船借箭的原型出自哪里,主角又是谁。
如果非要说草船借箭的原型和赤壁之战有联系,我想这个联系得从曹操说起。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可以说是惨败,这个惨败一直是曹操的心病,他一直想要打败孙权,也一直在增强实力,等待机会。我们前面的文章也说过,曹操的失败,和客观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来曹军就不熟悉水战,再加上当时流行瘟疫,曹军未战已经损失不少士气。也正因此,曹操从内心深处是不服这场失败的。所以,自从赤壁之战后,曹操就开始训练自己的水军。终于,在赤壁之战五年后,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再次挥军南下。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再次征讨孙权,想要一雪耻辱,他与孙权对战在濡须口。刚开始时,曹操取得一点儿小成绩,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甚至还俘虏了当地的都督。但是后来,又陷入了被动胶着的局面。可能是受到赤壁之战失败阴影的影响,曹营军队都显得惊恐不安。孙权多次挑衅,可曹操就是按兵不动,固守阵营,不敢轻易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