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静)《论语》作为中小学生必背篇目,其中有很多言论会对人们的成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论语》与其他著作有很大的不同,它用语浅显易懂但所阐述的道理却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对教育学而言,教会师范生何为教育,应当如何投身教育行业最为重要。在现阶段《论语》带给我的更多是对于学习上的思考。以下就是我对于《论语》的学习心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就如同河水一般,日夜不停的流逝。“日月逝矣,虽不我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清晰地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但却往往无可奈何,不可抵御。时间从来不会为我们停留。孔子常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他常常告诫后人要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不断提升自我素养和实现自我价值。学而无倦,无分老幼。少年时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是为了自己在追求人生高度时拥有更好的条件。年迈时的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心灵是一种乐在其中的境界。我们知道了人要学习,也应当要知道学亦有道。想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学会如何学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技巧,我们才能更高效率的提升自我技能。
。谈到学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自身学习态度。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心浮躁。很多人对于学习都抱着消极、急于求成或顺其自然的心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会坦然的面对自己,不要不懂装懂才是正道。清楚的了解自己,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缺点,不骄傲自满也不过分谦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海无涯,人非生而知之,人的能力有限。任何领域都有许多你尚未了解的地方,任何人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的。只有不断向他人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进一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不是孤芳自赏、固步自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接触的人多了,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自己的同伴就变得同等重要。贤良的人我们要向他们看齐,而品性不端的人我们也要自我反省。态度决定成败,在学习面前我们应实事求是、保持谦卑、戒骄戒躁。
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们还要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不辨真伪,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更不能做到博见约取,标新立异。伏尔泰对此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他说:“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温习或复习所学的知识,对旧知识进行整合,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吸收新的知识最后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同时对所学的知识必须结合实际反复运用,知识才能巩固,技能才可纯熟。
作为师范专业的学生,我终有一天会走向三尺讲台,投身于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不仅仅要求我们的专业技能要足够扎实,个人品德修养也至关重要。教师对学生而言就如同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孔子曾言:“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才能够使人听话。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以上特质,才能真正的得到学生信任,才能算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我也深知这对我来说还有很远的距离,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所涉及的范围绝不仅仅只局限于学习方法,更多的是在于伦理道德、礼仪廉耻和教育原则等方面,这些内容皆需要我慢慢探索。现阶段的我对于《论语》对于教师也只是停留于表面,或许不够深入,或许过于浅薄。但我会更加认真的去学习、去领悟,并将其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为未来的教学之路提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