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500字左右,论语读书笔记500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0 04:56:18

有一个作家朋友与我说过一句话:“读书就像吃饭一样,每天去践行就好。”每当回忆这句话就给了我无限坚持下去的动力。因为读书是很枯燥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像吃饭一样去坚持践行,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带领你进入一个更高的台阶。

自去年疫情以来,我参加线上晨读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每天晨读一小时,看似无用的东西,慢慢地渗透到自己的思想里面时,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产生了兴趣,思想得到了升华。

论语读后感500字左右,论语读书笔记500字(1)

在不知不觉中,今天又晨读完了《论语》先进篇,读这一章给我感悟最深。因为我负责当主持人,这一章共学习了半个多月之久,主持人在晨读的前一天需做好预习的功课。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孔子学而篇的开篇的思想,学到的东西要按时去温习与练习,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因为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提前弄懂了文章的大概含义,然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学习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做主持人的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累并快乐着。其一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因为每天六点半之前得按时提前起床呼叫每一个家人,同时在这主持的过程中就会去感悟孔子在生活中与工作中认真负责任的处世态度,进而能使自己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先进篇共26章,孔子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中庸思想,以及对弟子们的评价,根据不同性格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告诉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

告诉我们现代人也应具备这种:“过犹不及”中庸思想,“中庸之道是孔子修身治国的途径,也是儒家的核心思想。

什么是中庸之道,它的根本是什么呢?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自《论语》。君子致力于事物的根本,根本建立起来,处理问题的方法才产生。明代圣人王阳明在诗中写道:“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王阳明先生认为人人都有人性良知,它是人生的基石和方向,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遵从自己的良知,人性良知是处理问题的根本。

可见,人性良知就是事物的根本,是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孔子怎样阐述这个问题呢?

论语读后感500字左右,论语读书笔记500字(2)

孔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其一:开篇孔子先进于礼乐的观点选拔人才,礼是处理问题的准则。礼是宇宙系统平衡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的体现,礼是人类效法自然而产生,它是人性的表达,是人类的行为准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所以孔子说礼乐的根本是用来规导、规范人的社会行为,让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则。这个法则就是人性良知,也就是将德行放第一选拔人才做为标准。

其二,以人为本。孔子对自己去除偏执的根源,就是去除问题的根源,偏执的根源去除了,必然回归中正。去除偏执的根源,就是去除问题的根源,偏执的根源去除了,必然回归中正。孔子培养人才从这四个方面: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首先将德行放第一位,对待弟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根据他们的个性优点各尽其能去培养,讲到子路这个学生的个性刚强勇猛,他发出感概:"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由此可见他担心子路刚烈性情,对每个学生的性情了如指掌。尤其讲到颜渊之死,他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的哀嚎,颜渊去世时孔子及其悲伤,这种哀嚎没有丝毫的压制和故意,完全是情感的自然宣泄。他们既是师生关系,又情同父子,感情及其深,颜渊去世对孔子的打击太大,不仅是情感上的打击,更是学术上的打击,因为孔子的第一首先继承人就是颜渊,由此他感叹他的死是要了他的命。情真意切的流露如普通人的情感一样,真实而不顾忌。

论语读后感500字左右,论语读书笔记500字(3)

其三,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仁政的核心思想,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果治国理政不能取信于民,国家就建立不起来,因此,处理国家事务要以民为本,只有以民为才本能顾全大局,只有以民为本才能才能取信于民,只有以民为本处理问题才能切中要害。

其四,知行合一。无论以何种办法处理问题,最终都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否则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知行合一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本篇结尾师生重点讨论知与行的问题,要想达到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就要做到知行合一的标准。

总之,以人性为本,体现了孔子“仁”和“礼”的思想是中庸的出发点,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

论语读后感500字左右,论语读书笔记500字(4)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修身养性,孔子告诉我们修身的心法,心法的核心是去除私欲。人们存在的“过与不及”问题都是私欲,也是正与偏的矛盾问题,“过与不及”属于偏执一边,失去了中正。在修身过程中,必须克服这种私欲的产生,如何克服呢?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只有把存在问题的根源去除,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去除偏执的根源,就是去除问题的根源,偏执的根源去除了,必然回归中正。

我们能做到孔子提及到以上几点,将“过犹不及”的中庸及知行合一的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也会慢慢像圣贤一样,会管理好自己的公司,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有更好的人生之路,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