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3-10米高,直径可达50cm。它根系发达,抗风能力强,耐修剪,所以每到冬天,农民就会剪去枝条,作为柴火,来年它又会重新长出。
它就是桑树。中国人与桑树的情感十分久远,农耕文明时代,华夏先祖在与自然长期相处过程中,为了解决温饱,便有意识的进行栽种,种桑养蚕就是人类早期探索自然的结果。在中国,桑树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我国也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
桑蚕丝绸传播华夏文明
现在的丝绸之路,起始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域的张骞,被誉为东方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张骞出发之前,为出使国准备了丰富的礼品,其中包括:丝绸、乐器、陶瓷、茶叶等中国的特产。丝绸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美的服装面料,是东方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张骞在路途中穿过的一些部落和国家,他们的人民都是穿着粗布衣衫,他们看见张骞的车队,穿的衣服精美绝伦,轻薄丝滑如蝉翼,在炎热的夏季十分轻快凉爽,不仅羡慕赞叹,对西汉王朝人民纺织技术更是由衷敬佩。
张骞出使西域,所到之处,丝绸、陶瓷、茶叶等一路交换,是当地的稀缺物品,同时也将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种子一路传播。在这期间,也把西域的葡萄、石榴、胡萝卜、蚕豆等种子带回了长安,而这些,也成为了我们现在常见的水果和植物。
今天,“一带一路”的实施,使得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和国家之间交流更加密切,高效和便捷,极大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的发展。
种桑树,开始大家是拒绝的
中国历代王朝为了巩固江山,都很注重农桑,历代都强调“农桑并举”,但是对于种了几千年粮食的人来说,种桑一时半会却难以接受。
范仲淹的二儿子范纯仁是北宋名臣,他在襄城任知州之时,发现当地老百姓穷苦不堪,于是就发布政令,号召大家种植桑树。政令发布后很久,没有人响应,因为老百姓沿袭了千年的种植粮食传统,不接受种桑养蚕。后来他经过思考,出了另一个法令:凡犯罪较轻者可在家种桑代替坐牢,根据轻罪程度确定种桑数量。根据桑树生长情况,可减罪或者免罪。此法推行后,襄城种桑流行了起来,许多老百姓也因此摆脱了贫困。
现在的桑树
21世纪的今天,中国大地上桑树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中,又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桑树也不仅仅只有养蚕的作用。种植蛋白桑,可以饲养禽畜,淡水养鱼,开发出了桑树的新用途。而且桑葚现在作为一种保健水果,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成水果罐头,酿酒,价格不菲。
在历史发展中,古人也逐渐了解了桑树药用价值,《本草拾遗》中说:桑叶、汁,主霍乱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疮。此外,还有多部医学典籍,如《开宝本草》,《本草求真》等,都对桑入药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