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君王,世人都道他平庸无为。
终生困守于京城,爱恨也不能自主。
但,宋仁宗赵祯人格中的宽厚与自制,成为他生命中最可贵的美德。
对待宫人,宋仁宗做到一件事,就是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让别人受责罚。
有一次用餐,他正吃着,突然吃到了一粒沙子,牙齿一阵剧痛,他赶紧吐出来。
他立马对陪侍的宫女说:
“千万别声张我吃到沙子,这可是死罪。”
将心比心,宋仁宗事事为他人着想,实属难得。
北宋魏泰《东轩笔录》还收录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春天,宋仁宗在花园里散步,他好几次回头看,周围的人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
直到回到宫里,宋仁宗才说:“我好渴,快拿水来。”
嫔妃不解:
“官家,你为什么不在外面就要水喝,何必忍着渴忍了这么久?”
宋仁宗这样说道:
“我回头看了好几次,也没见到管茶水的人,如果当时说出来,肯定有人要被怪罪,算了,还是忍着吧。”
宋仁宗的“忍”,不仅显示了他的仁慈宽厚,并且,体现出他作为一代君王的克制力。
南宋施德操史料笔记《北窗炙輠录》中,有一处记载。
一天早上,宋仁宗对身边大臣说:
“我昨天饿得睡不着,很想吃羊肉。”
大臣奇怪:这不就您下道旨的事吗?
但,宋仁宗的一番话让大臣们印象深刻:
“祖宗法中没有夜供烧羊的先例,一旦我索取一次,后世子孙便会效仿。
不知道会浪费多少人力物力,所以,我克制住自己的*。”
在文章最后,施德操感叹说:
“呜呼,仁矣哉!”
行仁政易,终生忍难。
有时候,忍得了自己的*,放得下对别人的苛责,便可触及“仁”的境界。
宋仁宗的“仁”,让他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唐宋八大家中,除了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家皆在仁宗时代。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让仁宗时代成为宋朝最光辉的时刻。
苏轼曾评价宋仁宗: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揽天下豪杰,不可胜数。”
宋仁宗怎么做到与士大夫共治家国的呢?
宋仁宗,听得进逆耳的谏言。
庆历年间,宋仁宗赐给王素三品服,又赐给余靖、欧阳修、蔡襄五品服,并且当面说:
“你们都是我亲自提拔的,谈论事情不用避讳,所以把官品服赏给你们。”
余靖,还真做到了“论事无所避”。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余靖为人不修边幅,担任谏官后,直言起来更是无所顾忌。
有一次,他与宋仁宗争辩起来,唾沫甚至直接喷到官家宋仁宗的脸上。
嘉祐六年八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宋仁宗在崇政殿,出题考四位“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的应试人。
这四位应试人,其中两名,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和苏辙兄弟俩。
试题是:面对当前民生、兵政、法制等方面的问题,该怎么办?
苏辙怎么答的这道题呢?
他开篇说:
“然臣以谓陛下未有忧惧之诚耳。”
意思就是说宋仁宗的忧虑一点诚意也没有。
接着,苏辙围绕这一立论对宋仁宗展开了批评。
苏辙的御试策论,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说,他答非所问,明明问的是解决方法,他写的是一堆批评。
而朝中大臣司马光说,苏辙独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可不收。
争吵了半天,录取苏辙与否,还是得由官家宋仁宗定夺。
宋仁宗说:
“我设置制举考试本来就是为了求得敢于直言的人,现在苏辙以直言来劝谏我。
现在却不录取他,天下人会怎么看我?”
最后,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同登制举科。
宋仁宗对二苏的评价是:我又为子孙找到两位太平宰相!
宋仁宗不仅爱才惜才,对于百姓,更是把“仁”发挥到了极致。
嘉祐元年夏天,因为河北等地发了洪灾,宋仁宗从内藏库中拨出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借灾民麦种来赈灾。
等到第二年五月,灾情渐渐平复,宋仁宗赶紧下诏告诫:
今年粮食得以丰收,百姓稍微宽裕一些。
地方官一定务必多安抚体恤百姓,不得调整税率来扰乱百姓。
到了八月,宋仁宗采纳韩琦的建议,赐给各州郡十万到二十万贯钱,用于做官药来发放给穷困的百姓。
嘉祐五年五月,宋朝政府在三司专门设立了“宽恤民力司”,派遣使者出巡各地,访问民间疾苦。
嘉祐六年,宋仁宗任用傅永、祖无择,一同商议宽恤老百姓的事情,并且制定出了具体方案。
世人都说,宋仁宗赵祯既没有文韬武略,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他的确为宋朝的老百姓做过不少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