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敏聪慧的张贵妃与这个自己最爱也最爱自己的痴情少男心心相印,对他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心甘情愿为宋仁宗付出一切。她为宋仁宗生下三个爱情的结晶,虽然全是女孩儿,但她也因此一步一个台阶走完才人、修媛、美人、贵妃(均为嫔妃称号)程序。
一次,宫廷发生紧急事故,宋仁宗令人传谕:“皇后贵妃闭阁勿出!”贤惠的曹皇后服从圣命,闭门不出。张贵妃牵念宋仁宗,不顾一切打开大门跑去陪伴宋仁宗,明确表示愿意祸福共当,同生共死。宋仁宗次日与群臣说起此事时,感动得“对辅臣流涕”,甚至由此一度产生废黜曹皇后的念头。
宋仁宗虽然因种种原因不能立张贵妃为后,但最大限度给予了她远超皇后的情爱和待遇。开篇叙述的宋仁宗将所有珍珠全部赐予她,即为明例。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不惜代价从南方经驿站快递荔枝讨杨贵妃欢心。宋仁宗也不遑多让,充当宠妃狂魔。金桔产自江西,运至京城已近天价。张贵妃特别喜欢吃金橘,对自己节俭到近乎自虐的宋仁宗特意派专人公款消费购买金桔,使得江西金桔便如同南方荔枝一般,成为京城上流社会必备的奢侈品。
(二)爱而有度
然而,宋仁宗偏宠张贵妃,仅仅是在物质方面无条件满足她。一旦涉及政事,宋仁宗对她绝不姑息偏袒。张贵妃也甚明事理,不敢恃宠而骄。
张贵妃曾向宋仁宗撒娇,想过一回打着皇后仪仗出巡的瘾。宋仁宗让她去向曹皇后借仪仗,张贵妃借到后兴冲冲告诉宋仁宗,宋仁宗板着脸教训她:国家有明确的法令和礼仪制度,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上下尊卑的礼仪,严禁她使用与身份严重不符的皇后仪仗。张贵妃深知犯错,羞愧归还。
状元出身的翰林学士王拱宸敬献张贵妃一对定州红瓷器,张贵妃视若珍宝,摆放在最显眼位置把玩欣赏。宋仁宗问清楚瓷器来历后,满面怒容训斥她:“朕多次告诫你,不准接受朝臣的任何赠礼,你为何不听?”张贵妃红着脸嘟囔了几句,宋仁宗勃然大怒,顺手抄起柱斧(朝官所用的水晶制小斧),将瓷器砸得稀巴烂。张贵妃心知闯下大祸,含泪“愧谢”。
文彦博自蜀返京出任宰相时,张贵妃因他与伯父张尧佐关系非同寻常,于是亲自宴请文彦博夫妇。席间,张贵妃反复暗示文彦博,希望他在合适时机提出让张尧佐出任宣徽使的建议。文彦博心领神会,但建议遭到很多人反对,被暂时搁置。张贵妃心急如焚,多次给宋仁宗吹枕边风。宋仁宗思虑再三,觉得张尧佐干得不错,出任宣徽使也算正常提拔,于是答应张贵妃解决此事。张贵妃送他出宫上朝,亲热地抚摸着他的背叮嘱:“官家今日不要忘了宣徽使!”宋仁宗一口答应。
宋仁宗上朝宣布任命后,群臣因木已成舟,再无异议。唯独御史包拯竭力反对,冲到宋仁宗对面,“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沫星子溅得宋仁宗满脸都是。宋仁宗经不住这样的口水战,只得宣布任命作废,紧急退朝。张贵妃早已得到最新消息,“迎拜谢过。”宋仁宗一边用袖子擦脸,一边埋怨张贵妃:“(包拯)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岂不知包拯为御史乎?”张贵妃羞愧不已,从此不再提此事。
正月十五上元节时,张贵妃在端门侍奉宋仁宗宴饮。宋仁宗见她身穿一套珍贵的灯笼锦(由金线织成灯笼图案的蜀锦),追问来历。张贵妃如实回答是宰相文彦博赠送。宋仁宗顿时失去兴致,闷闷不乐。后来因为此事,谏官和宰相都被罢免。
(三)病逝追后
1049年,张贵妃突然染病卧床,宋仁宗在病榻前探视时,张贵妃强撑病体请求:“官家,妾才貌平平,不敢奢望高位。妾如今才是修媛(九嫔之一), 死后如能封为美人(正四品命妇),就心满意足了!”宋仁宗含泪劝她安心养病,越级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贵妃。五年后,张贵妃薨,“年三十一。”
失去平生最爱的人,宋仁宗伤心欲绝。他毅然决定自己的方式悼念张贵妃。他自制挽歌怀念张贵妃,辍朝七日以表哀悼,诏令停止娱乐活动一个月。最惊世骇俗的是,他罔顾曹皇后健在事实,在张贵妃死后第四天,突然宣布追封张贵妃为皇后,谥号温成,以皇后礼仪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