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说,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命题,也就是像这样色儿:
如果A(x>3),则B(x>0)
如果说A是B的充分条件,就意味着只要A成立,那么B肯定成立,也就是说只要A存在,我们就有充分、足够的理由证明B 的存在。
如上例:如果A:x>3
则 B:x>0
只要A成立,B 就显而易见地成立,也就是说:只要x>3,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说x>0,在数学上,我们称
x>3是x>0的充分条件
继续思考下去:是否非要x>3才能保证x>0呢?显然没有这个必要,因为x>1、或者x>2、甚至x>0.001这些条件,都可以保证x>0的,所以说:
x>3是x>0的不必要条件
综合起来就是:只要x>3,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说x>0;但如果要保证x>0,x>3这个条件不是必须的,没有必要用高射炮打蚊子,用x>0.0001也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充分不必要的说法就来了:
x>3是x>0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的条件。
数学上的表达不能这么啰嗦,那就简化为:
x>3是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下面继续说说必要不充分条件是什么意思。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
要想让A:x>3成立,那么首先保证B:x>0是必要的,
如果B都不成立,那A就更没戏了。
所以:x>0是x>3成立的必要条件
但有了x>0,是不是就能保证x>3呢?
并不能,所以又有:
x>0是x>3成立的不充分条件
综合起来,用让人一听就懵的数学语言表达就是:
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数学语言要求的就是这么精炼和准确。但读起来也是真别扭,换句话说,它就是不说人话,它用的是数学世界里通用的数学语言。
为啥要这样呢?
原因只有一个:简单而明确,不乐意说废话。
所以,交朋友的时候,就得交这样的:
简单明确,没那么多弯弯绕,有事说事,没事你看我我看你,不用说话也不尴尬。
如果我们用“集合”这种方法来解释A和B之间关系的话,可能更好理解:
A可以看成是x>3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B可以看成是x>0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
那么很明显,集合A是被集合B 完全包裹起来的。也就是说A是B的真子集。
在这种集合关系下,我们可以很大胆地说:如果A成立,B百分百成立;但想要B 成立,不一定非要A成立才可以,其它的条件也行,所以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同样,如果想要A成立,B必须首先成立,但B成立了,想要达到A成立的标准,B 的条件是不充分的,所以:B是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我们继续考虑一个特殊情形:
假如两个集合相等,也就是A=B,大家都满足x>3。
那就是,要想B成立,A的条件是既充分,又必要的;
同样,要想A成立,B的条件也是既充分又必要的;
大家彼此都一样了,谁也别嫌弃谁。这时候就有:
A是B的充分必要条件,B也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
继续换成精致的数学表达就是:
A是B的充要条件
一个高考小题附后,大家做做玩玩,学生们都说这是送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