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向来被称为"词"的复兴时代,而纳兰词则是清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纳兰氏,康熙朝太傅明珠长子,满洲正黄旗人,世居开原东之叶赫河畔,地处威远堡东北(今开原附近)。
康熙十四年(1675),年方二十岁的纳兰性德科考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一等侍卫。凡康熙出行,其必扈从。后奉命去黑龙江棱龙,详察罗刹(俄罗斯)侵扰情况,并安抚边境少数民族,历尽艰辛,功效卓著。
纳兰性德英年早逝,康熙二十四年(1685),其身患寒疾,七日不汗而死,时年仅三十岁。康熙皇帝深为痛悼,特派使赐奠。纳兰性德虽为皇帝近侍,却以诗文名世,《中国文学史》将其列为清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其少年聪颖,善骑射、通晓汉满文章,通经史、擅书法、喜古文,工诗文,而尤长于填词。其所著《饮水词》历来极大词人。他词风清新自然,全无矫揉造作之痕。其所作《出榆关》被列为高等学校古文学范文。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卢新野《词学概论》中称他为"小令之王"。这些虽有溢美之嫌,然也不为无据。 纳兰崇尚南唐后主李煜,词的风格也庶几相近;纯真自然、婉丽凄清。 《饮水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抒情,以情感人。纳兰一生极重感情。他虽出身于显宦之家,却谈薄功名富贵,对宫廷侍卫生活也非常厌恶,而向往田园生活、热烈的爱情和真挚的友谊。他把这一切都毫无顾忌地倾泄进词中,如:《金缕梅·赠梁汾》等都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其悼亡词最为人所称道,可谓字字血泪,令人不忍卒读。一些写景记游的小词也情文并茂、脍炙人口。
运用白描写作手法是纳兰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即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写来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语言淡雅直朴、晓畅流利,"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纳兰性德一生虽短,但著述丰厚。留世的有同友人陆元辅合订的《删补大易集议汉萃言》、《陈氏水记集说补正》38卷,刻《通志堂九经解》1800余卷,著有《通志堂诗集》5卷,词4卷,文5卷,《清诗别裁集》10卷,《令词选》2卷,《渌水亭杂感》4卷,《熙朝雅颂集》18卷,《全唐诗选》、《词韵正略》、《湛园文稿》、《苇间诗集》等。 作为满族作家,纳兰在其作品中葆有满足特色,同时又体现了深受汉族思想文化的影响,从而显示出满汉文化融合的特点。因此,纳兰性德被认为是我国第一位满汉文化融合的代表人物。
(《铁岭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