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5月13日,林海音和夏承楹在北平举行了婚礼。
这年,林海音21岁,过上了人人羡慕的豪门少奶奶生活。
可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一边操持家务,一边坚持每天下午去报馆上班。
并且,林海音自己出头后,没有忘记弟妹。
她一生最重亲情,她觉得亲人之间一定要包容,绝不能搅翻。
她安排弟弟妹妹或去学习打字、助产等技能,或去念高工,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因为林海音心中清楚,林家的孩子没有机会念大学,但只要有一技之长,不怕不能生活。
就这样,林海音带着一家人不卑不亢地走向了更好的生活,没有像自己笔下《城南旧事》那些走投无路的城市贫民那样,被凄惨的生活残忍吞噬。
与此同时,林海音把夏家的人当成自己家人一样爱护。
凭借着这份真心,她跟婆婆、妯娌相处融洽,很快就融入了夏家的大家庭,并且成为夏家调和鼎鼐、排难解纷必不可少的人物。
1941年,林海音头胎生下了一个儿子。
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立马叫人点一柱香,朝着院子拜谢菩萨保佑。
“六奶奶生个大儿子!”
很快,这个喜讯就在夏家大宅院传开了,夏家上下都眉开眼笑。
之后,林海音又相继生了2个女儿。
夏承楹开心极了,他非常喜欢孩子,总是帮妻子分工带孩子。
04当时,夏家专门将一栋楼的二楼,分给林海音夫妇住。
从二楼推窗望去,有一株丁香花,枝桠漫开。
林海音将小楼布置得典雅温馨,就连窗帘、桌布都自己设计缝制。
同事们、朋友们都爱来小楼,跟林海音夫妇谈天说地,而夏承楹的朋友大多是世家子弟,既有家学渊源,又上进努力。
正是在夏家,林海音看到了一个深厚开阔的人生,见识到了真正的京派作风。
与此同时,她还学到了宝贵的人生修为——
抗日战争期间,公公夏仁虎无论如何艰苦,都维持着他的气节。
这让林海音深受震动,她形容公公:
“像一株寒天里的孤松,屹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不怕冷也不怕风。春天总会来临的。”
这个有忠厚家风和京派遗韵的大家庭,日后成为林海音写作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