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父亲去世后,林海音报考了北平春明女中,只因这是福建人开办的学校,作为同乡可以减免学费。
尽管生活变得艰难,但她总能找到“曲线救国”的办法,并赋予生活最大的热忱,在春明女校的这段时间,她渐渐喜欢上了写作。
中学毕业后,听说《世界日报》的社长成舍我先生创办了“新闻专科学校”,学员不仅不用缴学费,还可以边读书边到报社实习。
对于一心求学的林海音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家境不济,弟弟妹妹也都要上学,这个时候节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至关重要。
成舍我
没有和母亲商量,林海音径自报了名,由于写作能力出众,她被顺利录取,加之她的字十分娟秀,给校长成舍我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林海音的日子却变得更加忙碌,除了要学习学校的课业,还要完成报社繁重的工作。
报社的工作不同其他,讲求一个时效性,为此,林海音常常要忙碌到深夜,回到家后,还要安排一家人转天的生活。
成舍我先生看在眼里,十分担心这个十几岁的女孩承受不住这样大的生活压力。
然而令成先生未曾想到的是,林海音却将这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她甚至还有精力参加学校组织的排球队。
林海音(右一)
不得不说,持家的辛劳,学习的忙碌,工作的艰苦,轮番交替鞭笞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这样的生活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为继的煎熬。
可林海音偏偏是一棵茂盛的参天大树,任凭风吹雨打,如如不动,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这样积极的生活态度,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1935年,17岁的林海音从北平新专毕业,此时的她已经出落成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由于品学兼优,她直接被《世界日报》聘为正式记者,负责女性新闻的专栏。
拿到聘书的那天,林海音高兴极了,她终于可以赚钱养家了,这个消息对于一个坐吃山空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林海音
成先生对她的要求十分严苛,如果同一个专栏,其他报刊当天刊登的消息是《世界日报》没有的,她就会被狠批一顿。
有时林海音也会为此感到委屈,但她知道,成先生从众多学员中选中自己负责专刊,一定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因此她变得更加努力。
随着工作能力稳定提升,她不仅成为了年轻记者中的佼佼者,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了全家人的生活需求。
她安排大妹妹去学习中文打字,安排小妹妹报考助产学校,安排弟弟学做工程,虽然不能上大学,却让弟妹们学会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本领。
令林海音始料不及的是,在《世界日报》的工作,不仅让她获得了薪水,同时也让她收获了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