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主要经历,白居易详细简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18:52:18

对比之下,白居易的诗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变化:

首先,内容的变化。

长庆二年以后,他的诗歌中少有反映时事,题材大都集中在山水、友人思念等感伤、闲情之作。

虽然,他因病被免苏州刺史,但并不感伤自己的遭遇,反倒诉说自己的“知足”:

“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

——《白居易集》之《序洛诗》

除此,他更是屡屡以作品抒发其对所处时代以及自身的满足:

“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

得所仍得时,吾生一何幸!” 

——《春日闲居三首》之二

“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

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

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

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狂言示诸侄》

白居易的主要经历,白居易详细简介(5)

其实,这些诗在后人眼中,少了“豪迈”沦为了“庸俗”,除此,他还有不少“乏味”的创作。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消。”

——《闲眠》

甚至于,他还公然支持庸人哲学:

“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亲于我身。”

——《读道德经》

由于,这的些大量类似“庸俗”之作,他也被人批评晚年堕落,只顾自身生活安逸,惘视当时社会现状。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只是用诗歌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这些不过是其生活和心态的自然描绘罢了。

但写诗的目的,终究是其心态的一种文字表象。

他的政治立场是“中立”,作品自然会远离“政治”,若是抒发不满,就等于是一种指责。

既然选择远离,那作品必然会“庸俗”了。

白居易的主要经历,白居易详细简介(6)

但这种“知足”,何尝不是一种“不满”的“变体”?

张安祖先生曾分析过,他是以表面上的“乐”来粉饰自己内心的“忧虑”。他不愿意和这些“势力”“共事”,虽以隐居方式来“逃避”现实,但心中的“理想”却是无法“疏解”,只得依靠自身力量,尝试用“俗人”的心态去看这个世界,用“知足”的认识让自己“平庸”。

可是,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白居易转而寻求精神的慰藉,如:参禅、学道和饮酒。就如《对酒闲吟,赠同老者》所说:

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

远行将尽路,春梦欲觉时。

家事口不问,世名心不思。

老既不足叹,病亦不能治。

扶持仰婢仆,将养信妻儿。

饥饱进退食,寒暄加减衣。

声妓放郑卫,裘马脱轻肥。

百事尽除去,尚馀酒与诗。

兴来吟一篇,吟罢酒一卮。

不独适情性,兼用扶衰羸。

云液洒六腑,阳和生四肢。

于中我自乐,此外吾不知。

寄问同老者,舍此将安归。

莫学蓬心叟,胸中残是非。

白居易的主要经历,白居易详细简介(7)

其次,艺术形式的变化。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中鲜有七言古体诗。这种诗体,主要用来叙事以及抒发豪迈情感。只是,那时的他,深受党争的影响,拒绝议论政事,情感很是平静。所以,很少创作七言古诗。而是创作了大量、篇幅短小的近体诗绝句。

除此之外,面对朝中“甘露事变”这样的重大“政事”,他依旧平静,所写的《感事》,便是五言古诗。

服气崔常侍,烧丹郑舍人。

常期生羽翼,那忽化灰尘。

每遇凄凉事,还思潦倒身。

唯知趁杯酒,不解炼金银。

睡适三尸性,慵安五藏神。

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

正如:“无忧亦无喜,六十六年春。”由此可见,他对于朝中发生的任何事情,似乎都已经“无动于衷”,或者说,他对朝廷已经不再抱有什么幻想, 所以,“懒得啰嗦”。

白居易的主要经历,白居易详细简介(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