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和含泪为妻子收拾好遗体,并把阿炳送去了乡下托人抚养,直到阿炳8岁时,他才以“收徒”的理由把儿子接到身边。
不过碍于身份的因素,华清和隐瞒了这段关系,可当时雷尊殿的人都知道,华清和对阿炳格外偏爱。
那时无锡的道士都是民间音乐的传播者,所以大部分人都精通音律。尤其是作为当家道士的华清和,更是有“铁手琵琶”的称号。
他将毕生的本事都传授给了阿炳,而且比对其他弟子都要严格。
比如在学习击鼓的时候,他会让阿炳拍打石头练习;
学习吹笛子的时候,他让阿炳站在风口处,手腕上还要带着铁圈或秤砣,以此来锻炼他的腕力;
学习二胡时,琴弦上染上血迹,才能堪称“入门”。
阿炳虽然痛苦,但也知道华清和对他的重视,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人其实是他的生父。
十几年后,阿炳在华清和的教导下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被称为“小天师”。
原以为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但随着“秘密”的泄露,他的人生终归还是走向了另一条路。
3
1914年,华清和染上了重病,临终前他将阿炳叫到身边,坦白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阿炳听后震惊不已,他手无足措的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喜该忧。
华清和去世后,阿炳自然成了雷尊殿的掌管人,奈何他天性不受拘束,向来不喜欢清规戒律。
之前有华清和在,管的严谨,而现在得到了自由,便失了分寸。
他结石了一群狐朋狗友,整日拿着道观里的香火钱畅游在灯红酒绿之间,逛窑子、抽大烟、赌博样样精通。
最终他的“身体”耗尽,染上了梅毒,却没了看病的钱。
从那之后,阿炳就成了瞎子。
值得一提的是,华清和去世的时候,其实还嘱托了他的表弟与他一起打理雷尊殿。
可惜表弟心术不正,在阿炳误入歧途的时候非但没有拉他一把,还一点点的掏空了他的掌权。
阿炳做不了什么体力活,留在道观也没啥用处,最终只能在表弟的欺压下离开了雷尊殿。
而这一切,在摧毁他拥有的权利与光明的同时,好像也在悄悄的把阿炳逼上一条永无止境的“绝路”。
4
那段日子里,无锡古城河边,常常出现一个带墨镜的、脸色蜡黄、身材瘦削的男子。
他边走边拉二胡,好像在试图吸引路人的目光。可惜他的样子实在太吓人了,别人都对他避而远之,所以他拉了好半天也没留下一个听曲的人。
这个人就是阿炳,他在父亲那里学的手艺终于派上用场了。
奈何悲凉的曲子穿过人群、淌过河流,全都消失在了不知名的远方。
阿炳本就瞎了眼睛,在四处碰壁的日子里,他的脾气也开始逐渐暴躁起来。
尤其是碰见小混混的时候,那种呼来喝去的感受,让原本是雷尊殿掌管者的他更是受挫无比。
不过又能怎样呢?那个时候街头流浪艺人也就比叫花子的身份高一点罢了。
或许是因为火气太大,阿炳的眼睛反倒瞎的越来越厉害了,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渐渐地,阿炳开始信命,有人说“信命是一个人对生活的妥协,也是为生活创造规矩的开始”。
于是他开始流窜在各大茶楼、烟管、酒馆,他不是去拼命卖艺的,而是蹲在一旁看着来去匆匆的路人,竖着耳朵听“八卦新闻”的。
他将听来的这些故事都记在心里,然后再把它们揉进音乐、播散到各个巷子里。
后来,他的曲调里就多了几分向上的呜咽声,伴随着四面八方的故事,传的整个街头都忍不住驻足观看。
有句话说的好,“最贴近生活的东西才是好东西”,阿炳的音乐很纯粹,既包含着那个心酸的自己,也包含着万家灯火下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