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29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诗人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 行》《淮上吟》等诗集。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 《文讯》月刊和《创造诗丛》,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诗集有《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二、故事背景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他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曾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刊印《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20世纪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三、理解词义1.诗兴不作:指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或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起的意思。2.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3.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4.衰微:(国家、民族等)衰弱;不兴旺。5.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形容大怒。6.潜心贯注:形容专心致志,高度集中精力,用心专而深。7.迥乎不同:很不一样。8.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从前。完全与从前相反。9.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10.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11.高标:泛指高耸特立之物。文中指超群、出众。12.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13.慷慨淋漓:充满激情、痛快顺畅。四、课文结构第一部(1—7):记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的特点。第二部分(8-19):具体展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这个方面的“说”和“做”。第三部分(20):总结全文,对闻一多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五、问题归纳1.开篇两段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这两段话用了引用和对比,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及谦逊的人品。这两句总领全文,用这种方式开头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如何“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的含义?“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这句话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这里运用了明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字写得十分工整,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4.试分析第6段“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表明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了先生的用心极专极深。5.他“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呼喊”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些词语形象地刻画出闻一多号召人民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积极态度和进行宣传的革命大无畏的精神,为写他的“做”作铺垫。6.为什么说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人们的言论不自由,谁宣传民主谁就有被*害的危险。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只好明哲保身,保持缄默。而闻一多不同,越是这样的时刻,他越是勇于站出来,敢于直面惨淡,坚持真理,所以闻一多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时刻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因而“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7.分析“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这句话的作用。这句外貌描写形象地再现了闻一多大义凛然的形象,言语间充满着对闻一多的颂扬之情。8.结尾句有什么作用?结尾段的两句话在内容上点明了全文的中心,高度概括了闻一多作为学者和革命家这两个方面的优秀品质。“口的巨人”意味着闻一多为正 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行的高标”意味着闻一多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六、课文主题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刻苦钻研学术的严谨态度和实干精神,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而献身的精神。
课后思考探究
第一题作为“学者”的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是“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由此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第二题示例: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此处细节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处细节描写表观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第三题1.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的精神。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能使他分心。第四题例如:写下《七子之歌》,痛斥英国驻香港总督唐如德•查理等。第五题提示:从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来鉴赏他的作品。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