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真正的能量,靠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来获得。在孩子的眼中,父母花在他身上的时间,就是关心他的一个标志。
试想一下,如果爱人嘴甜,说爱你,但是很多事情的决定都不听你的意见,甚至故意做与你建议相反的路线,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根本不信任你,而你也会产生对自己的怀疑。孩子更是这样,如果家长嘴上说爱他,但不肯花时间陪他,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重要,对家长不信任,对自己也不信任。
爱孩子的第一量化准则就是:把时间优先留给孩子。
记得《海蒂和爷爷》上映时,我带着孩子去电影院。别人都关注海蒂,我却看到了克拉拉,一个有生活的富贵,有父亲的保护、有奶奶的疼爱,好像什么都不缺的小女孩,但是特别无助的小公主。克拉拉母亲去世,她大病一场,然后就无法行走。父亲经常忙得不见踪影,她被关在家中,失去了活力。
还好海蒂来了,她自带治愈的能力,治愈了克拉拉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克拉拉最后在海蒂的老家,站起来了!富商当时悔恨交加,留着泪请求女儿的原谅,我看到这一幕真的是百感交加。
给予孩子可量化,规律性的时间每个人都很忙,都有事做,哪怕是全职太太,也不能把时间都给孩子。一定把时间规划好,有规律的、不间断的和孩子交流。如果偶尔带孩子去吃顿大餐、看场电影,这都不能说服孩子这是很重视他。
事实上,孩子需要一个牢固的约定,比如每晚都能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离异,不带孩子的一方要在固定的日期接孩子,和孩子共处。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小皮皮诺每周六都在校门口等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承诺(但双双死于二战)。最后皮皮诺被马修老师抱走,也算是得到了一个好结局。有多少健在的父母,给孩子开出很多的空头支票,而后用各种借口推辞掉?人性都有惰性,必须规律化,类似于制度,大人能持续执行,小朋友会觉得安心。
时间最珍贵,陪伴讲能量成人总是很忙,时间很珍贵,所以要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愉快的和孩子共处,而不是当成任务。
再次强调,陪孩子不是任务,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无偿的、没有目的性、不计较得失的。不管你是多少成功的商人,每分钟能赚多少钱,有多么重要的会议,这些都孩子面前都不重要。
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她说大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比尔盖茨坚持一周接送女儿两次。随着丈夫接送女儿的次数越来越多,幼儿园接送孩子的队伍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爸爸。原来,是小朋友的妈妈跟爸爸说:比尔盖茨都能接送孩子,你怎么就不能?
陪伴孩子的时光如此短暂而珍贵,请家长们一定像打比赛一样充满能量的去对待,不可以心不在焉。孩子很聪明,你觉得无趣,他很快也觉得你无趣。这一点很重要,孩子只有享受父母的陪伴,才会期待下一次。
如果父母迷恋于看手机、玩游戏而不专心陪伴停的打扰父母,又变为*扰者。父母既是施害者,也是被*扰者。
如何关心孩子,回应孩子?关心孩子其实很简单,像学习、睡眠、饮食,交了什么朋友,最近看什么书,追什么影视剧,甚至玩什么游戏。这些关心是从小做起,日积月累之后就建立起来亲子联系,如果等孩子大了再去做就晚了。
关心孩子还要懂得去倾听孩子,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我们认为的需求经常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
有一天,孩子邀请她幼儿园的好朋友来我家玩。玩了三个小时后对方家长来接孩子,我就让她在门口送一下,孩子不肯,只是说了拜拜。对方走后我批评孩子不懂礼貌,结果她哭着说:我们说好的在谁家听谁的,她不遵守约定,非要我都听她的。孩子玩得非常不痛快,所以不愿意送。不知情的我,还以“礼貌”为由,批评孩子。
多正面回应孩子的需求,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合理。
注意是正面回应,不逃避,也不溺爱,告诉孩子这个要求合理与否,能否实现。经常被倾听、被尊重的孩子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要求,比如她会说“我玩的很不高兴”,而不是通过摔东西的方式来迫使父母意识到她在闹脾气。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98分的好书国庆节前,拿到了一本新书《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这是我毕业以来,做笔记最多的一本书,基本每一页都有勾划。
这本书的作者塞西尔·大卫-威尔是法国人,一个浪漫的民族,写的却全是干货。书里面的事情好些发生在我身边,以至于我好几次去确认作者是华人,还是翻译(王秀慧)自己添加进去的。
这里只是讨论书中的一节,解决了我多年来一直以来的疑问“为什么孩子都喜欢报喜不报忧,仅仅是因为懂事吗?”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桥梁没有搭建好,孩子的信息自然很难传到父母那边。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是一本以养育的困惑为中心,为父母量身定制的书。全面深入剖析原来家庭的影响,帮家长从糟糕的童年经历中抽离出来,使原生家庭的烙印,不再影响我们养育的选择。非常棒是书,推荐有孩子、想要孩子,甚至不想要孩子的,都认真的看一看 ,看一下自己的童年,就知道现在的自己为什么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