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资料1000字,颐和园的简介50字简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16:47:03

作为清代的皇家园林,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所代表的“三山五园”,连同承德(热河)的避暑山庄,是很可以连在一起,好好研究一番的。

这些重要的清代物质遗产,既是清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园林建筑及清代园居理政文化的有力代表。它们的营造和扩建者——康熙、雍正和乾隆,都是直接影响清代历史盛衰的最有力代表。

颐和园的资料1000字,颐和园的简介50字简单(1)

清代入关后代表性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

清漪园(颐和园)是乾隆的杰作,甚至整个“三山五园”最后规模的形成,都离不开这位皇帝的指指点点与涂涂抹抹。康熙一生大开大合,从内到外将整个江山几乎重新打理了一遍,丰功伟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位大帝,又勤于学问,成为历朝历代学识最好的一位皇帝,“千古一帝”倒也贴切,尽管任上也出了几次臭名昭著的文字狱,他所开创的园居理政模式历经雍正以至乾隆,包括后期的几位皇帝,都沿袭了下来。

畅春园自1684年康熙南巡归来在北京西北郊启建,成为清代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园内建筑朴素,多为小式卷棚瓦顶建筑,不施彩绘。园墙为虎皮石砌筑,堆山则为土阜平冈,不用珍贵湖石,所谓“垣高不及丈,苑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轩楹雅素,不事藻绘雕工也”,这种追求自然朴素的造园风格影响了在其之后落成的避暑山庄和圆明园(乾隆扩建之前)等皇家宫苑。可以看出畅春园虽为皇家园林,但整体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康熙极其喜欢这座园子,为此还专门写有《御制畅春园记》一文,这里“酌泉水而甘”,为养颐胜地,所以除了要举行重大庆典外,康熙皇帝就经常在畅春园内听政,据详细统计,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驻跸畅春园,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于园内寝宫,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畅春园居住和处理朝政。三十六年间累计居住畅春园257次3800余天,年均驻园7次107天。最短者为29天,最长者为202天。

颐和园的资料1000字,颐和园的简介50字简单(2)

畅春园与康熙帝的"居园理政"

为了听政之便,康熙皇帝便把附近的园林都先后赏赐给他的儿子们居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在畅春园的北边,修建了“镂云开月”景区,并赏赐给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居住。雍正即位以后,便在此基础上大肆扩建,遂形成圆明园四十景区,并正式命名为圆明园。乾隆时又在圆明园西边修建了清漪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随着清漪园建成,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等庞大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区基本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举世无双的庞大宫廷园林。

乾隆皇帝醉心山水,一生六下江南,对江南风景的钟爱让他一生花了不少的心思在皇家园林的设计、种景上仿照苏杭,以打造北上江南,清漪园就是其中的一座。

公元1749年,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在远离紫禁城十五公里西北郊的瓮山西湖一带,乾隆皇帝征集成千上万的民工大修工事,要求他们铲起淤积湖底的淤泥,彻底清淤、疏浚、扩大。今天,这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规模庞大气势壮观的昆明湖,就是当年的民工们一镐一镐历经一个冬天挖出来的。

颐和园的资料1000字,颐和园的简介50字简单(3)

明清两代瓮山泊与玉泉山

如此宏大工程,乾隆想做什么?今天我们翻阅《万寿山昆明湖记》,还能看到当年乾隆皇帝大修工事的目的所在:瓮山西湖工程有三个目的:第一,整修水利;第二,操练水军;第三,皇太后的六十大寿即将到来,所以要利用疏浚西湖的机会,修建寺庙,为母亲祝寿。

先说说整修水利,从元代开始,北京城的主要水源就是来自西郊玉泉山的泉水,清朝大内宫廷的饮用水以及西苑太液池、紫禁城护城河的水都来自玉泉山。自康熙朝始,北京西郊陆续修建了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圆明园等几座皇家园林,园林用水量大,由于水源上游被大量截流,京师水源不足,甚至影响到京城通往大运河的漕运用水。所以,在京西整修水利,开辟新的水源已成当务之急。乾隆早在一年前,就派人前往京西一带考察了水文地理,发现西山一带几十股泉水都可供利用,这些宝贵的水源经过专门修建的饮水石槽汇集到经过开挖、疏浚和加深、扩大的西湖,最终形成了一个面积达三千三百余亩人工水库,让京师用水和运河漕运从此有了充足的水源。1750 年,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乾隆将疏浚后的西湖命名为昆明湖,瓮山改名为万寿山。

操练水军就自不必说了,在京城如此开阔的湖面训练水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所在,光绪年间,这里依然有水军在此整备、操练、演习。

最后说说为母祝寿,乾隆把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又为笃信佛教的太后修建大报恩延寿寺,这已经是在为庞大的祝寿建筑计划作提前的热身。随后,亭、台、楼、阁、堂、桥、榭等一系列附属建筑陆续开工修建,乾隆十六年六月,万寿山、昆明湖一带的湖山建筑正式被乾隆命名为清漪园,并建立清漪园管理机构,颁发印信。公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历经十五年陆陆续续的建设终于告成,奠定了今天颐和园的主体规模。

颐和园的资料1000字,颐和园的简介50字简单(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