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上者有可能成功的路径,就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指教并且积极加以改正。
然而苻坚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听信之前投降前秦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的谗言,反而对一些有益的劝阻施以惩罚。
这也正是苻坚受到蒙蔽的开始,作为当权者他没能保持住清醒的头脑,没有警惕那些奉承谄媚的言论,被佞臣所展现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最终造成了“有罪不诛,有功不赏”的局面,没能在一开始组建一个一致对外的领导群体,这才导致这支军队自上而下的分裂垮台。
(四)好大喜功,战场上缺乏冷静客观的判断
如果说之前列举的这几条都是在战前所犯下的错误,那么好大喜功以及缺乏客观理智的判断,便是苻坚在战时所不可挽回的缺失,苻坚仗着自己拥兵百万,就认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攻下东晋,但他没有在意自己的士兵百分之七十都没有受到过专业系统的训练,都是被强行征召上战场的。
苻坚不但自负于自己的百万大军,他还十分瞧不起东晋的士兵,认为自己拿下东晋“若商风之陨秋箨”。虽然东晋士兵虽然不足十万,但其各个都是精兵良将,苻坚当时妄图以量取胜,而东晋则奉行以质取胜,这两者差别孰好孰坏,大家自然立刻就能见分晓。因此到了战争后期,局势呈现一面倒的态势。特别是在其前锋军梁成所率五万人被东晋大将刘牢之全歼于洛涧后,士气大伤之后,苻坚察觉出了些许异样,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轻敌的行为是由多么的严重,这时的苻坚产生了畏惧的心理。
而后再看到东晋军队的士气激昂勇猛,自己这边却是哀鸿遍野,两者差距高下立判,而苻坚也从自负轻敌到畏惧迎战的这一系列心里活动的转变,最终大败而逃落得一个草木皆兵的惨淡收场。
二、东晋胜利的原因(一)临危不乱,意志坚决
相比于前秦的种种错误举措,东晋应对战争时的举措可谓是面面俱到,完美地填补了苻坚在战事上的每一处漏洞,与前秦一样,东晋能够建立政权实属不易,再加上常年南北间摩擦不断,养就了东晋将士们遇袭时沉着冷静的态度。专业的军队素质,让他们在看到对方号称由百万军队时也能保持临危不乱,毕竟苻坚南下是为了扩张版图,而东晋则算是被动受敌,所以他们也是退无可退,毕竟身后就是自己的亲人与家园,将士们都拼尽全力,想要将入侵者悉数消灭。
外加军队从上到下一直都是一致对外,从来没有过半点勾心斗角。军心保持的也十分优异,这便减少了不必要的猜疑时间,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都把自己的精力投注到了战场上,这样也减轻了一些不必要的内部斗争。
(二)战术得当,天险加成
不过虽然东晋的士兵少而精,然要是真的遇见了人海战术,想必也肯定难以招架。但好在战争的地点选得非常妥当,有淝水这层天险的加成。东晋的士兵就可以借着天险的优越地理位置,事半功倍的镇守此地。
而与这易守难攻的天险加成的,还有东晋军队中的将帅之才所商讨的战术,他们利用了前秦内部不稳定的关系,离间分化他们,趁着其所谓“百万大军”集结之前奇袭,扰乱他们的军心,重创了秦军锐气,这才有了后面他们屡战屡败,节节败退的惨状。
三、战争带来的影响经此一役后,苻坚麾下被林林总总歼灭攻陷的军队竟有七十万之多,自此以后苻坚统一南北的大计落败,就连原本安定的北方,也因为这次苻坚的失败而蠢蠢欲动,毕竟恩格斯曾经说过“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
苻坚在位的这些年间,也同样是战火不断,这次和东晋的战争,像是压死骆驼的随后一根稻草,自此以后,前秦就此土崩瓦解,各个民族独立政权,这其中以鲜卑族和羌族最为强盛。不过虽然东晋大败前秦,但也没有继续北上统一全国,只是攻打到黄河一带,收回了曾经的故土,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之上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接下来江南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