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冬季的盛行风,主要是来自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西北冷空气,夏季则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春天,介于冬夏之间,西北盛行风退走、东南盛行风逼近,气温逐渐回暖。
但是,在西北盛行风“北移”过程中,东南盛行风过于强势,就容易呈现出“暖春”局面,后期积蓄的西北风“卷土重来”,就会导致全国范围的温度骤降,这样前春暖、后春冷的情况,就是“倒春寒”。
如果说冷暖空气的交锋是“倒春寒”现象的直接原因,那么又是什么让东南盛行风减弱呢?或许来自太平洋洋面的“拉尼娜”现象可以解释一二。
是否是拉尼娜现象作祟?多年以前,在南美洲西海岸沿线的渔民发现——圣诞节前后,每隔几年,就会从海面刮来剧烈的东风,导致海水温度骤降,沿岸的鱼群也会异常增多。
由于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且带来了渔业丰收,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这一现象就被渔民命名为“拉尼娜”,意为圣女。在“拉尼娜”现象发生后,随即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海温上升、鱼类减少,这一现象则被命名为“厄尔尼诺”,即圣婴。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区域刮的是东风,这*风会将中部温度较高的海水,由太平洋东面吹到太平洋西面。水是流动的,南美洲西侧的暖水被吹走后,下方的冷水就会上升补位,于是形成了一个“冷水区”。
在“拉尼娜”主宰的年份,赤道东风加强,将太平洋中部高海温水,更多地向西吹去,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的冷水区范围也大幅扩大,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通过海水地补位被带到海面,因此出现了更多的鱼群。
冷水上翻,令厄瓜多尔-秘鲁沿线的海温较正常情况下降0.5℃,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超过5个月,则被称为一次“拉尼娜”事件。该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冷水区范围扩展越大,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也会更大。
如果,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增强,暖水将会滞留在厄瓜多尔-秘鲁沿岸,形成与“拉尼娜”相反的“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与“厄尔尼诺”这对双生子之所以能影响全球气候,是由于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影响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根据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观测图显示,“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般会交替出现,循环周期在2~7年不等。那么,拉尼娜现象对世界气候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从全球范围来看,“冷水区域”的南美洲至美国西岸的狭长地区气候会异常干燥,位于“暖水区域”的马来西亚、澳洲西部沿岸等地,降水量会急剧增多,日本全境和朝鲜半岛则会拥有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对于我国,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导致我国降水带整体向北移动,造成“南旱北涝”的局面,并且极易造成“冬天更冷,夏天更热”的现象。如果拉尼娜春天到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倒春寒”。
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拉尼娜”过境,2021年10月又一次“拉尼娜”紧接着到来,因此2021年度成为了世所罕见的“双拉尼娜年”。相信大家还对去年的河南水灾记忆犹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