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从军,保家就是卫国——唐诗中的家国情怀
投笔从戎,将家国安危系于己身;听鼓角争鸣,望烽火边城,黄沙漫天的古道,闪烁着刀光剑影;策马扬鞭,一骑绝尘,青春的渴慕与热盼是战死沙场、报效家国——这就是少年王维的梦想,也是当年所有长安少年的梦想。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少年行》
王维笔下的青年才俊,认为保家卫国是每一个男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纵然战死沙场,留下一堆白骨,也同样飘着淡淡的清香。这样的报国之志,似乎也是所有有志青年的共同心声:
闻君为汉将,虏骑罢南侵。
出塞清沙漠,还家拜羽林。
风霜臣节苦,岁月主恩深。
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
崔颢《赠梁州张都督》
这是崔颢写给边疆将士的赠诗。诗中说,听说你做了将军,从此胡虏的铁蹄就再也不敢南侵。这里的汉将,其实和王维的“出身仕汉羽林郎”一样,都是以“汉”代“唐”的意思。大汉朝的风骨、气度、繁荣,以及天朝大国的霸气,一直是唐代人们所向往和钦佩的。虽然风霜雨雪令将士们吃尽苦头,而能够*敌报国,便是男人的一种荣幸,也使得大家都感激皇帝的恩情。
这样的情怀恐怕是现代人很难理解的。当时的人们认为,一个愿意驻守国家边陲、保卫社稷人民安康的将军,即便吃再多苦也会感激皇上。因为如果没有“皇上隆恩”,便没有匹马戎装的机会,更不可能奔赴能够施展壮志与豪情的战场。
正因为这份铁血男儿的昂扬斗志,将诗人、书生们的爱国激情也深深唤醒。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紧急的军情犹如燃烧的烽火,迅速传到了西京。书生们心中的英雄气概层层激荡,他们再也不愿端坐书斋,消磨青春与生命。于是,他们辞别皇宫,从皇帝手里领到那只令箭,铁骑绕龙城,国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金戈铁马的沙场。大雪纷飞,军旗上的彩绘也在岁月的风尘了渐渐褪色,鼓角争鸣夹杂着飞沙走石。诗歌最后直抒胸臆,宁可做一个军中的小小官吏,也胜过在书房里静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甘甜的美酒,通透的夜光杯,断断续续传来的琵琶声,都汇成了塞外独特的记忆,流淌在人们心里。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功名利禄似乎并不重要,封侯拜相也不再计较,只有在野外军队帐篷里的开怀豪饮,醉卧沙场,才是人生最可珍惜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