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们口中的痛风,狭义的痛风,指的就是痛风性关节炎。广义的痛风应当是全身性的疾病,可以危害关节、肾脏等多个部位。痛风性关节炎,是广义痛风最常见、最典型的表现,又可以分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最常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即痛风急性发作,也就是常说的痛风发作。
急性痛风发作,是关节内的尿酸盐结晶,在各种原因的刺激下,引起的急性滑膜炎症。表现为骤然的关节红、肿、热、痛,疼痛通常强烈,因疼痛导致关节受限。急性痛风发作的疼痛严重程度,和病情和个体情况有关,具有自限性,首次发作的患者,多于7~10天可自行缓解。
提到痛风发作,最容易联系的位置是大脚趾,也就是第一跖趾关节。60%~70%的痛风患者,首次痛风急性发作的关节为第一跖趾关节,常常在半夜凌晨痛醒,痛如刀割,1~2天内疼痛达到最高峰,无法下地行走。
反复损伤和局部温度低导致痛风易发于第一跖趾关节
痛风之所以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 损伤原因——在行走的过程中,第一跖趾关节是全身各关节中单位面积受力最大的,因此第一跖趾关节常有慢性损害的倾向,而损伤是痛风急性发作的一大诱因。
- 温度原因——尿酸盐结晶的沉积受温度影响,易于沉积在温度较低的外周组织,第一跖趾关节温度较低,在加上反复小创伤的影响,成为痛风急性发作的首选位置。
通常情况下,多数痛风患者首次痛风急性发作为单关节受累,最常见的受累位置为第一跖趾关节。如果治疗不当、尿酸控制不佳,痛风就会反复发作,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中,踝关节、膝关节和第一跖趾关节是三个最常受累的关节。根据痛风发作的频率,容易受累的关节依次为足(第一跖趾关节和其他趾间关节)、踝、足跟、膝、腕、手和肘关节。
资料显示,痛风首次发作后,约62%的患者1年内不发作,但1~2年不发作的患者仅占16%,2~5年不发作者为11%,5~10年不发作者为6%。多数患者在2年内会症状复发,并在之后每年发作数次或数年发作一次。只有极少数患者终身仅发作一次。
多数痛风会在2年内第二次发作
还有少数患者,首发症状就是超过2个以上关节以上,多位于手关节,多为女性患者,要和类风湿关节炎做好鉴别。
其次,痛风还可发作于一些罕见关节,比如:
- 喉部——可导致声嘶、吞咽痛、喉部肿块等;
- 颞下颌关节——引起疼痛和张口困难;
- 肩锁关节——引起单肩锁关节疼痛;
- 脊柱关节——可出现剧烈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
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发作部位还是四肢关节,尤其注意足、踝、膝、腕、肘、手,是反复发作最常受累的部位。要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频率,既要控制好尿酸水平,也要减少急性痛风诱因的刺激,如果尿酸控制不佳,再反复受到损伤、饮食、饮酒、药物、受凉、疲劳等诱因的刺激,痛风频繁的发作,就要警惕发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持续升高、痛风反复发作,可进入到慢性痛风阶段
(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进入慢性期的一大标志就是痛风石的形成!
当痛风患者尿酸水平始终不达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软骨、滑膜、肌腱、软组织和其他地方,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就会产生大小不一的痛风石。
痛风石最常出现的部位是跖趾、手指、肘部、耳廓等处,急性痛风常累及的部位容易出现痛风石,也可广泛分布于其他关节及其周围。痛风石的特征性体征是肿胀和畸形,随着痛风石的增大,可导致局部皮肤破裂、瘘管、感染以及关节软骨及骨破坏进而关节畸形,这也是痛风石的两大直接危害。
手部痛风石
慢性期的痛风关节炎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像早期的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时会出现关节的红肿热痛,一旦度过急性期,关节多可以恢复正常,急性期具有自限性,间歇期的时间较长。而慢性期的痛风,像痛风石也许就不会有显著的急性痛风炎症,而是慢性炎症,表现为关节炎的发作更频繁、间歇期缩短、疼痛逐渐加剧甚至是持续疼痛不能缓解。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更多累及手部关节,远端、近端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皆可受累,此外,还常累及足趾、踝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可多关节同时受累,严重者可累及肩、髋、脊柱、骶髂、胸锁、下颌等关节及肋软骨,可导致肩背痛、胸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以及腕管综合征等。慢性关节炎的晚期,典型表现是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主要是痛风石所致,严重者甚至截肢残疾。
X线片下被痛风石严重破坏的足部关节
晚期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能呈现无完全间歇期的持续疼痛,加上痛风石易被误认为类风湿结节,要注意不要与类风湿关节炎相混淆。
此外,当痛风进入慢性期后,常常伴随肾损害,要警惕肾功能不全乃至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