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对杜丽娘形象的理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4 00:34:29

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对杜丽娘形象的理解(1)

最近,悬疑剧《八角亭谜雾》引发关注和热议,口碑两极分化。该剧虽因逻辑经不起推敲而频挨“板砖”,却又因其中饶有意味的昆曲元素而展现出别样的光彩。

《八角亭谜雾》设定的故事发生地是江南小城绍武,镜头里有连绵不断的梅雨,小桥流水乌篷船,沿河而建的老街,半开的木雕花窗。水汽氤氲,既呈现视觉符号化的江南形象,又呼应凶案带来的“谜雾”,更是营造一种压抑难解的情绪,投射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创作方在剧中融入昆曲元素,强化江南小城的独特气质,但更重要的是借此丰富叙事细节,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内心。

丰富叙事细节

丁桡烈、周亚梅夫妇,是剧中两位主要人物,分别担任绍武昆剧团团长和祁容戏曲学校校长。为使人物的刻画更加真实自然,剧中的日常叙事里呈现了较多昆曲元素。如排练厅、化妆间、剧场的置景,旦角学员走圆场、武生学员练背花的场景,又如丁团长手上常拿的折扇,这是闺门旦、小生常用的道具,又可在拍曲时辅助掌握节奏。

当然,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牡丹亭》,《惊梦》《冥判》《寻梦》《离魂》等经典折子戏片段均有表演,并反映了当今昆曲舞台演出的实况。

比如第一集周亚梅指导女学员排演《惊梦》片段,讲的是在南安府花园花神的护佑下,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在汤显祖原著中,花神由一名老生扮演,仅唱一支【鲍老催】。但在昆剧舞台实践中,根据现场演出及世俗审美的需求,明代末年已在《惊梦》中增加“堆花”演出(多名花神的群体表演),至清代中期已形成一定程式,生、旦、净、末、丑等各行脚色悉数上场, 分别扮演各月花神,唱【出队子】【画眉序】【滴溜子】【鲍老催】【五般宜】。其后,花神的数量、性别、行当、扮相、道具及所唱曲牌均有变化。到如今,各昆曲院团所演的“堆花”亦不尽相同,还分“大堆花”与“小堆花”,但花神多由8-15名青年女演员担任。在剧中,参与拍摄的是浙江省昆剧团演员,花神所唱的曲子则是 【出队子】【滴溜子】【双声子】,而台词中“姣红嫩白,竞向东风次第开”则出自【出队子】。

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对杜丽娘形象的理解(2)

第1集中《惊梦》中“堆花”片段表演

推动剧情发展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装台》也反映了秦腔剧团的生存状况,并将《人面桃花》的排演串联其中。但综观该剧,戏曲元素主要是作为“装台人”群体生活的故事背景。而在《八角亭谜雾》中,昆曲元素对于故事讲述的作用则更为突出,有时是埋下伏笔的“草灰蛇线”,有时是直接推动剧情发展。

比如,第五集中丁周夫妇邀请绍武市宣传部长到昆剧团,并陪同观看《牡丹亭·冥判》片段。这一情节初看并无特别,但联系上下便知大有深意。《冥判》是讲杜丽娘因情而死,在阴间遇到判官,判官告知其阳数未尽,并赠送还魂香以等待柳梦梅出现。剧里画面中的杜丽娘已化作鬼魂,头挂长黑纱,佩戴一组红色水钻头面。这种看似无意的安排,其实是在渲染气氛,也为下面线索的铺垫前奏,因为接下来便出现了扫墓的情节。玄珍忌日,玄梁因愧疚而做噩梦,于是到墓前祭拜,发现穿雨衣的神秘人留下的鲜花。扫墓的神秘人是谁呢?第六集又提供了一个线索,刑警刘新力在玄珍墓地附近捡到一枚胸针。直到第八集,答案才被揭晓。周亚梅给演员分发行头,当她看到红色水钻头面,突然想起来什么,便急忙回家中,又去墓地寻找。原来那个神秘人便是周亚梅,她要找的就是胸针!这又不免引起观众好奇,周亚梅是不是凶手?

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对杜丽娘形象的理解(3)

第5集《冥判》中杜丽娘佩戴红色水钻头面

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心理刻画,对杜丽娘形象的理解(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