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从人类诞生以来,都离不开教育,有教育就必然有教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教师不仅仅是指现在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职业的老师,凡是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以成为师。
但作为师,不仅是行业的表率,也是社会上的道德楷模。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他们的见识和品格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将来。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交给孩子学习生活的本领,更要在道德品质上做好孩子的表率。
在历史上,常常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但也有一些靠良好的家风和教育,家庭能传承而不衰。汉宣帝时,疏广与其侄子疏受为太子太傅及太子少傅。叔侄两人均为储君师友,太子每当朝见时,“太傅在前,少傅在后”,“朝廷以为荣”。后来告老还乡,把朝廷赏赐的黄金与乡党亲族共享,而不留其余。教育子孙后代,要勤业不殆,受到赞赏。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修身治家十分谨严,后代始终一脉书香绵延,代有人才涌现。从古至今,代代人才“井喷”。达官显贵、文坛硕儒、科技巨擘云集,海内外“院士”子弟数以百计,因而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中国教师的始祖,无疑是孔子,他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影响到至今。隋唐之际的大儒王通,人称文中子,讲学河汾之间。隋唐之际的名臣武将,例如李靖、房玄龄、魏征、薛收、文彦博等都是他的学生,名气都比他大,他的孙子王勃,作为初唐唐诗四大家之一,也比爷爷有名。但这都不影响他对教育的贡献。唐散文大家韩愈写《师说》,提出教师职责:传道、受业、解惑。
社会发展到现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教给学生自主探寻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心态,看到学生和别人的进步和成绩,由衷地感到高兴;要急人之所急,忧人之所忧;要“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要传递社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