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对这些害虫进行有效的治理,必定要从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进行调整。当然也有人认为,所以这只是幸存者偏差,从绝对数量来说,有性繁殖是主流并不会被动摇。
既然孤雌生物具有如此强大的生殖优势,目前也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为何大部分物种还要进行有性生殖?很多独立女性就想在不结婚没有配偶的情况下孕育自己的后代,如果人类也能孤雌生殖岂不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上文提到的一种解释就是,单性遗传谱系有很强的灭绝倾向,孤雌生殖相当于生命树中的一个枝干,即使它们解决了,整个生命树并不会因为它们而受到较大的改变。但孤雌生殖的起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孤雌生殖目前还属于稀有情况,起源更是罕见,不是靠想象就能完成的。
无脊椎动物孤雌生殖谱系的稀缺并不是因为它们的性状处于劣势,而是因为它们要绕开减数分裂以及组成功能性杂交基因组,这个过程中需要基因组组合,在自然界中也是很罕见的。这样的物种在胚胎初期,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发生了交配,雄性的精子穿透雌性的卵子,卵子也就有了破坏雄性基因的痕迹,于是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也像单性生殖的克隆过程。
单性生殖的结局是注定的大理石纹鳌虾也只能进行单性繁殖,它的每一个后代就相当于它的克隆体,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每一只大理石纹鳌虾的基因组都是一样的。它们现在甚至靠着强大的繁殖速度有些泛滥了。没准哪天就被一锅端了。
这种繁殖方式不仅存在于动物界,植物界也是如此。曾经风靡全球的大麦克香蕉如今也灭绝了。我们都吃过香蕉,如今全世界有许多种类的香蕉,绝大部分都是野生蕉。要说最早种植的蕉大概是在一万年前。
最初的野生香蕉是基因的二倍体,有两套染色体,可以进行有性繁殖,有种子。但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三倍体的变种,也就是大麦克香蕉这种无法进行减数分裂,没有正常种子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