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中的陈芊芊》
但为什么陈芊芊在关系中总是“变幻无常”,而韩烁却始终如一呢?这就跟“代价”有关。
人际交往也会存在代价,除了经济物质的代价,更常见的是心理负担,比如为关系发展感到焦虑,交往时他人的反对,为维护关系不得不放弃的机会,等等。
人际交往的结果就是奖赏与代价的差值:结果=奖赏-代价。
陈芊芊如果跟韩烁确定恋爱关系,她要付出的可能代价是——剧情没有按套路发展,改变了结局,天门不开,自己回不到现代。这个阶段,芊芊得到的“奖赏”并不能抵消她要付出的“代价”。当“奖赏”已经超过了“代价”时,即芊芊已经深深地享受这段关系时,她又面临第二次可能的代价——剧情按套路发展,结局不变,韩烁可能要死亡。她觉得这个代价太高了,只能忍痛以放弃关系。
而韩烁要付出的代价,之前是一条肋骨——本来自己得不到龙骨,很快也会因心疾而死;后期是花垣城、乌石矿——本来就不是已经拥有的,只是想要的东西而已。在韩烁看来,这代价并没有太高。
但是在后期,韩烁被芊芊“抛弃”,为什么不跟陈楚楚在一起?而陈芊芊,为什么不跟裴恒在一起?毕竟男配女配也给了“奖赏”,而且在一起付出的“代价”更小啊。
确实,人际交往结果的正负,并不是我们决定是否维持或发展关系的唯一判断因素。更重要的是,我们评判结果的两个标准:期望收益(满意度)和替代收益(依赖度)。
主角为什么想尽办法在一起?评判标准之期望收益:满意度=结果-CL在关系的不同阶段,遇到困难的陈芊芊和韩烁,都想尽办法在一起。这说明主角对彼此关系状态是比较满意的。
CL(comparison level)是测量我们关系满意度的重要标准。过去的经验让我们对关系结果有期待值,这个期待值就是CL。例如,前任在关系中经常有非常体贴的行为,那我们会期待现任有同样的行为;同时,如果前任的态度冷漠,我们也会有对现任的热情体贴期待值。
而当前的关系状态(结果)与CL(期待值)之间的差距,就影响了我们对关系的满意度:满意度=结果-CL。
可是,陈芊芊和韩烁,都没有前任啊?
是的,这也恰恰能说明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初恋如此难忘——因为当初没有比较啊。我们比的是恋爱前的关系状态。
陈芊芊(陈小千)的关系状态是怎样的呢?在穿越之前,陈小千是一个没有恋爱经验的编剧,虽然剧情没有呈现她的关系状态,但我们也能感觉到独自漂泊的孤独感。
《传闻中的陈芊芊》
她所住的房间不算宽敞,同时非常杂乱,可见平时也很少、或者没有人来拜访她。为了改剧本,几天几夜拼搏码字,没有回复过微信、邮件或电话,可能跟朋友联系也不紧密。在穿越后,生病被人照顾时,更是略带心酸地讲述了自己之前无人关怀、独自硬扛的处境。
穿越后,剧本中的人物跟她暂时没有情感联结,对她而言,他们只是自己笔下的“纸片人”而已,自然也没有心情和意愿发展朋友关系,甚至忽略了亲人、朋友的关怀。
可以说,陈芊芊的感情是空白的,所以她总是被嘲讽写不好感情戏。这也意味着,她对感情的期待值并不高。韩烁的出现,在关系中给予的“奖赏”,都超越了她原本对爱情状态的预想(结果)。
《传闻中的陈芊芊》,芊芊说自己以前生病都是一个人扛着,韩烁表现出心疼
这时候,裴恒再出现时,已经需要跟韩烁比较了。换句话说,韩烁的“奖赏”也逐步提高了芊芊对关系的期待值。更何况,在剧集中,裴恒和韩烁已经有多次“较量”。最经典的是芊芊跟林七比武的桥段,裴恒冲上去敲了锣要求停战,而韩烁却一边默默地计算林七的伤害次数,一边忍痛支持芊芊的决定,还提前教了芊芊如何致胜的关键一招。
在无条件支持和帮助方面,裴恒已经输了。
《传闻中的陈芊芊》
再看韩烁,原本处于男尊女卑社会的男性,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有主见的、参与社会活动、“地位比较高”的女性呢?原来,韩烁对感情状态(结果)的期待值,有一部分可能会参照自己父母的关系状态。
韩烁的父亲看起来高高在上,回到家里却是一个“妻管严”,还曾经被妻子击败。韩烁父母对外是“男强女弱”的样子,关上门却是“女强男弱”。这不就和芊芊之前说“在外面听我的,回来听你的”这种状态很相近吗?展现的是双方在不同情境中的状态,只是角色置换了。
而且,韩烁之前因患心疾,周边的人都以同情、可惜的眼光看待他,只有芊芊的目光是不同的,时常还会表达出一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