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做父亲原文,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的原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5 01:13:43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感觉有些道理。

我们驾驶汽车上路之前,需要考驾照;走上工作岗位之前,更是需要经历十几二十年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考试。而为人父母、教育子女长大成人,却不需要经过任何学习、任何考试。那么,每个为人尊长者,都是正直善良的吗?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都是正确的吗?显然并不是。然而几千年封建宗法礼教传承下来的却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为子纲”,“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一类迂阔的观点。

鲁迅的这一篇文章,就是表明了他对封建伦常的态度,对如何做父母的看法。

何为伦常?在封建宗法社会的伦理道德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认为这种尊卑、长幼的关系是不可改变的常道,所以名为伦常。伦常,是封建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最高准则,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孔老夫子一生最为重礼,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把儒家的这些东西拿过来给自己用。在家做个孝子,出门才能忠君,人人忠君,才能维护一统江山千秋万代。这种势头发展到明清,愈演愈烈,什么“以孝治天下”啦,什么“父母亡故要丁忧”啦,不一而足。可是真的有什么作用吗?这些官员,有恋栈官位隐瞒父母死讯的,有千方百计骗取夺情的,有盘剥百姓搜刮钱财狠如猛虎的。据说董卓对待自己的母亲就一直恪守孝道,但这并不耽误他贪赃枉法、屠*百姓。

笔者曾经和一个人合伙做生意,一次在酒桌上争论起“孝”这个话题。他认为为人子者,对待父母须要孝顺。孝且顺也,父母总是对的,父母的权威是不能质疑的。我没法说服他,因为他完全不肯听我说什么,他认为这个问题毋庸置疑。同样是这个人,我亲眼目睹他对儿子又打又骂。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对父母至孝。只是,他在商场欺上瞒下坑蒙拐骗好不得意。后来,他拖欠了我五万块钱,推三阻四很多年到最后都不肯还。可见,说孝顺的人不一定真的孝顺;而即使真是孝顺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正直善良的人。

当然,古代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比如汉代的孔融,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他的名字,肯定是“孔融让梨”,讲的是他五岁就懂得将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梨的故事。可是也是这个孔融,长大后却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见解。本文中,鲁迅也引用了这段话,“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大意是,父子之间有何情意可言?说白了只是情欲发泄后的结果罢了。儿子对于母亲又有何情意可言?就像一个物体放在瓶中,脱离后就没任何关系了。这话虽然说得有些偏激,但其中并不是没有客观意义。

既然继承了孔融的“父母于子女无恩论”,那么,父母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且听鲁迅慢慢道来。

开宗明义,他开篇就介绍了这篇文章的目的。一是从父子问题入手,批判封建伦常。“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但祖父子孙,本来各各都只是生命的桥梁的一级,决不是固定不易的。现在的子,便是将来的父,也便是将来的祖。”二是鼓励大家从自己做起,解放子女。“先从觉醒的人开手,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鲁迅认为,父亲的职责在于保存生命、延续生命、发展生命。他看的很是通透,放在人类生命的历史长河之中,“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像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我们做子女的时候,听到父母的话就烦,觉得他们不够理解自己,为什么做了父母之后,就觉得孩子必须什么都要听自己的呢?

所以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 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这是鲁迅先生一贯的观点,他认为希望在青年身上,青年人永远比老年人更有激情更有热血更有希望,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全在青年人。

他一阵见血地指出,“圣人之徒”一直紧紧抱着封建伦常不放,核心便在“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利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人往往要求别人的时候容易,要求自己却很难。

那么长辈和子女之间究竟应该以什么来维系呢?鲁迅认为,不应该是“恩”,而应该是“爱”。父母关心教育子女,不应该想着是“施恩”,不应该想着像投资一样追求“回报”,而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也正因为爱,才会盼着子女能生存,继而进化,能过得更好。鲁迅的这一思想,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时代,就是放在现在,也是丝毫不落伍的。

这一个“爱”字,首先要爱己,也就是自爱——改正自己的缺点。然后是养育爱护——“教他们生存上必需的本领”。然后是理解——“以孩子为本位”;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

这样看来,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要自爱,要尽到养育爱护之责,要理解、指导、解放自己的孩子,最后终究是要放他到广阔天地中自由搏*,这才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别说是那个时代,即使放到现在,也有很多人做的不够好。

百余年前的鲁迅先生,就能把问题看得如此深彻,是生在现代的我们,也是自愧不如的。最后用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收束,与做父母的人共勉:“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