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李欣)
古代公安简史:湘鄂门户,七省孔道,县名源于刘备扎营油江口
余大中
公安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南岸,是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的连接板块,与荆州古城一桥之隔,与石首、江陵、松滋及湖南安乡、澧县接壤,是湘鄂门户。
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秦时,为黔中郡属地。黔中郡郡治黔城(今属湖南沅陵),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
西汉初期,建孱陵县,属武陵郡。设置时间,史料有两种记载。一是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记载为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是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为高祖二年(前205年)。县治柴林街(又名孱陵街)。
汉元始二年(2年)分孱陵置华容县。王莽新朝(8年)改孱陵县为孱陆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为孱陵县。建武十六年(40年)分孱陵置作唐县。
(摄影:李欣)
公安县名源于三国时期。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今名斗湖堤),称左将军亦即“左公”,改孱陵县为公安县,取“左公之所安”名其城为“公安”,意即左公安营扎寨之地。因交通便利、兵家必争,故称七省孔道。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封吕蒙为孱陵侯,置公安县为孱陵侯国。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废孱陵侯国,复为孱陵县。分孱陵置江安县,县治二圣洲。南北朝末年,县治迁油江口。南梁太清二年(548年)改江安县为公安县。
隋代,公安县属荆州总管府南郡。
唐代,先后为山南道、山南东道江陵府、荆州大都督府、荆南节度使、江陵府的属县。
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国王高季兴、高从诲、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均将国都设在荆州。公安县为南平国属县。
北宋,公安县属荆州湖北路江陵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升为公安军。绍兴五年(1135年)撤销公安军,复为公安县,属荆南府。
元代,明代,清代,公安县皆属荆州。
(摄影: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