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强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
关于“国际减灾日”
01
国际减灾日的设立:
国际减灾日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联合国大会倡议设立一个国际日。现在,每年10月13日举行的国际减灾日纪念活动,旨在赞赏全世界民众和社区为减少遭受灾害风险做出的努力,并提高他们对所面临风险的重要性的认识。
02
自然灾害是指:
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高温、低温、寒潮、洪涝、山洪、台风、龙卷风、火焰龙卷风、冰雹、风雹、霜冻、暴雨、暴雪、冻雨、大雾、大风、结冰、霾、雾霾、地震、海啸、泥石流、浮尘、扬沙、沙尘暴、雷电、雷暴、球状闪电、火山喷发等。
03
自然灾害的特征:
从空间分布看: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从时间角度看:具有频繁性与不确定性、周期性与不重复性从灾害间关系看:具有联系性、关联性。
从危害看:具有不可避免性、严重性,但也具有可减轻性。
04
自然灾害的主要影响:
自然灾害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05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②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修建防灾工程,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
方式 | 实例 |
改变地表环境,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 | 通过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的土体,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通过植树造林等生物工程措施,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 修建大堤防洪防潮,保护堤内的人口和财产安全;建立护坡、挡墙等支挡物,避免泥石流冲击村庄和耕地。 |
改变地物等的特性,提高抗灾性能,减少灾害损失 |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工程及配套设施,保证人畜、作物的正常需水,防洪抗旱;加固房屋,使之达到抗震要求。 |
06
“自然灾害”的防范知识:
小编提醒您:多学一分自救知识,就多一份生命保障,每个人都应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