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6 03:39:14

为了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地,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给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今年秋季开始,各学校教学安排上做了多项调整,充分利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展体育、阅读、文学、艺术等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这一系列的做法,其实就是教育专家经常提及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校本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在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大背景下,校本课程必定大有可为,大放异彩。

校本课程在“双减”政策下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特色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校本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践也表明,校本课程是践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发展潜质的有效保障,是构建特色化办学的必经之路,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当前,各学校都在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自由而充分,主动而生动,全面而个性化成长。戏曲表演、棋类游戏、艺术体操乃至田园劳动体验等等都都纳入了课后延时服务教学内容,彰显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譬如,硚口区崇仁汉滨小学近年来为打造出“珠心算”教育特色品牌,新洲区向东小学成为武汉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学校,成为素质教育学校中的“后起之秀”。真经法宝就是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发利用校本课程,理念新做法特,不争论大胆试,逐渐凝聚成一条优质、科学、可持续的特色链,以特色为依托,带动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校本课程在“双减政策”下有利于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育,但也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充满正能量社区环境的熏陶,校本课程就是贯彻“小学校大社会”的育人理念,有效整合家校社多种教育资源,把家长纳入学校的“朋友圈”,聘请社区贤达为“客座老师”,把善良、真诚、正直、智慧等养分输送给每一个孩子,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责任共同体,构筑协同育人生态圈。许多学校组建的家校委员会,就是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聆听特色教学,参与学校管理,提出宝贵建议,家校之间开通“直达车”,增进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老师对家长的期盼,促进教师、家长、学生共同成长,实现“双减”家校社不减责任的目标。

校本课程在“双减政策”下有利于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外能挡千军万马,在内能孝亲持家”,这是炎黄子孙对家国情怀最朴素的诠释,在新时代民族复兴征程中更需要这种情怀。遍布各地的独特地理资源、风格各异的展览馆、历史底蕴深厚的纪念馆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校本课程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好的教材。近年来,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已成为规定动作、固定课程。走进纪念馆的学生,被眼前一座座塑像,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录像被深深震撼,仿佛一下子被带入到风云变幻的年代,不由自主地驻足停留,凝神观看,对英烈们敬佩不已,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最终升华为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在实现“双减”的同时提升育人品质的目标。

推动“双减”政策落地,既要做好减轻青少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开发好利用好校本课程,必定大有可为。

稿源:荆楚网

作者:冯学海(武汉新洲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