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教是一个家族最好的风水。一个好的家庭教育都有一个好的家风,而家书承载着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家风。家书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给远方的亲人特别是孩子写家书来传递情感,传递做人道理,是家风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道德品格的传递,杜甫在《春望》中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让我们翻开《傳雷家书》和《亲爱的安德烈》,让家书这一远离现代人的传统文化,重新走入我们的视线,感受那首恒久忍耐的爱之歌。
心中的大爱是孩子成长的根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傅雷生前最喜欢这两句诗。在他给儿子的《傳雷家书》里,处处流露出这种情怀。傅雷以一位慈父、严父、朋友的身份,以真挚的父爱传递着一种赤子之心。他在信里说,时时刻刻给儿子做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等方面,让儿子知国家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从内容上有不少的篇幅是傅雷与儿子傅聪交流艺术的,而他又不是单纯谈艺术。
有一次,有一封儿子傅聪谈论演出获奖心得的长信,在邮寄过程中被邮局弄丢了,傅雷很是痛心,给儿子写信,让儿子在繁忙的学习和演奏期间,每天挤出1小时的时间,把那封信凭回忆再“补写”一遍。他说,这样做不仅是以一位父亲的身价,是为了给在祖国的孩子们提供学习资料。他告诉儿子,这些孩子没有你这样的学习条件,我们都有义务为祖国刚起步的演奏艺术做点什么。这就是一位普通父亲的家国情怀,也是一位老艺术家的情怀。有时父子之间也因不同见解而不愉快,傳雷先是自我剖析,将自己的观点、忧心讲明白,再将问题交给儿子来回答。傅聪演奏技艺提升很快。天分是一方面,挖掘和引导同样重要。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走极端,父母应该怎样呵护青春期孩子那颗稚嫩的心呢。从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亲爱的安德烈》里,能找到答案。这本书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三年时间里互通的36封书信的结集。1999年,因工作需要,龙应台离开14岁的儿子安德烈,从欧洲回到台湾。使儿子远离了四年母爱。当她再来到儿子身边时,安德烈已经成为一个18岁的大小伙子,他和母亲有一段成长的断层,对母亲已经生疏。龙应台也有作为一名普通母亲的心焦。
语言达不到地方,文字可以,龙应台深知此道。为了挽救这份感情,得到儿子的同意后,母子俩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书信交流。就这样,他们逐渐进入了对方的生活、时间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面对带有几分黑色幽默和几分玩世不恭的儿子,龙应台如是说,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她通过自己的经历,讲述怎样用历史的眼光和角度来看待生活和人生。她说,我所在的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能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龙应台也会自我剖析,她说,我知道儿子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这是一场恒久忍耐的“爱”的马拉松似的交流,三年时间,终于使他们弥补了之间的感情缝隙。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位母亲能够拿出三年的耐心和时间与儿子进行这样的交流呢。
**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在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之中对家庭的重要作用予以了高度的关注。他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从自身角度去寻找教育的“症结”,都能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强大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壹点号安之乐之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