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安日报-最泰安】
最泰安讯“汶水汤汤,行人彭彭。”出自先秦《诗经·国风·齐风》的《载驱》,描绘了汶水滔滔不绝,行人如织的景象。汶水就是今天所说的大汶河,而它之上,有一座横贯南北,距今四百多年依旧清晰保留着汶河古渡遗风的古石板桥——大汶口古石桥,它的出现,让大汶口镇一跃成为当时泰安地区最为繁华的镇子。
大汶口古石桥,北起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南门,南至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因桥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故又被人们称为明石桥。明石桥是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同时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长的古石桥,至今仍然能正常使用。现存的明石桥,整体呈“S”型,为漫水桥,没有桥栏,桥面由360余块大型石条组成,共有66个桥墩,65个桥孔。
春寒料峭,潺潺汶河水从桥下流过,太阳照射下,水面上泛起层层金色的波纹,两岸草木峥嵘,三两居民在暖阳下围坐一块,道着家长里短,悠闲自在。被风雨侵蚀和被车马行人步伐踩得略显斑驳的石板,沉淀着岁月的痕迹。蹲下身子,触摸石板,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站在桥上,举目四望,目光收放之间,大汶河水潇潇洒洒向西滔滔而去,演绎着 “汶水西流”的天下奇观。
因为我国整体地势是西高东低,大多河流是自西向东流,但大汶河则是由东往西流的一条倒流河,在众多江河中独领风*,满载着古老而优美的传说。历史上,大汶河曾是齐鲁两国的分界线之一。大汶口镇文化站站长程勇介绍,明石桥中间为一块原本就存在的天然石头,没有流水的声音,所以这一段又叫“哑巴桥”,传说这里就是齐鲁两国的天然分界线,明石桥“双脚踏齐鲁”的传说也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