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到“矛盾”这个词,大约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韩非子的文言文《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对于这篇文言文我印象非常深刻,觉得很意思。也许我的性格属于防守型的,所以当时比较希望“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那种幼稚的思考直到现在仍然会时而浮现。
最近由于新冠疫情被隔离在家,每天的时间安排上主要靠自律,难得有时间可以思考思考人生,不成想这几天的焦点竟然聚焦到了“矛盾”上。
由于自己小时候存在过幼稚的思考,我就采访了一下我的两个孩子,问他们什么是矛盾。我的老大快九岁了,是个女孩,我问她的时候,她对这篇文言文也是倒背如流,但她显然还具备辩证思维,但是有了一定的经济思维,她觉得不管是“矛”最厉害还是“盾”最厉害,那个商人最主要的目标是想把“矛”和“盾”卖出去,所以夸大其词。然后我又问老二,老二快五岁了,是个男孩,我问他的时候他很自信的说他知道,就把他的PAD拿出来,然后给我上了一课什么是武器,最后对着动画里的“矛”说:“爸爸,这就是矛,那个用来防守的就是盾,你记住了吧?”。我就这样被两个孩子给解构了。但从这里面可看出,对于矛盾的认识,应该是人类后天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中慢慢认识到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矛盾呢?恐怕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答案。如果说对于“饥饿”、“疼痛”等的认识和理解上人类是有着基本相同的共识的话,那么对于“矛盾”可能并不尽然,哲学家有哲学家的答案,科学家有科学家的答案,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答案,而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也有着自己的答案。
笼统的说,矛盾可以说是人类对事物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是有层次之分的,或者是一种框架,或者是一种范式,或者是一种规律,也或者是一种纠葛,也或者是一种武器,等等。既可以上升到宇宙观,也可以存在于日常。学过辩证法的人对绝对与相对、对立与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等词并不陌生,但学过辩证法的人并不代表就对矛盾的认识很深,而目不识丁的人也不见得对矛盾的理解就很肤浅。因此,对于矛盾要达到非常深刻的认识,恐怕也需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行。
矛盾无处不在,它是宇宙运行的源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手。人类的很多痛苦源自于不能正确的认识和面对矛盾,也有很多痛苦源自于和我们相关的矛盾没有被相关的人正确的处理。如果有一天,每个人对矛盾的认识和理解比较统一和深刻了,也许我们就达到大同社会了。在四民五伦仁义礼智信的时代,框架和范式比较简单,统一认识要比现在简单,而我们所处的社会越来越复杂,除了少数人能看得比较通透以外,大多数人越来越陷入“盲人摸象”的境地,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达到认识上的统一也越来越难,“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成为一种常态,这也许也是文明的矛盾吧!
回望过去也好,眺望前方也好,人类应该更多的审视自己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