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中国四川西部一个崇拜火的民族。人口150多万,居住在6万余平方公里的大小凉山。彝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片有悠久历史、古老文化、神奇传说的土地上,到今天还保留着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文化传统。火的民族、火的子孙,祖祖辈辈崇火、尚火、恋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佳节,
自汉唐起,
已沿袭一千多年。
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历时三天。
1988年布拖拖觉彝家小伙们
结伴参加火把节
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为了欢度人战胜神这一伟大的胜利,人们相聚一个叫“日都迪散”的高原平坝(如今称火把场),狂欢三天三夜。馋嘴的阿衣(彝族小孩)等着吃过节的砣砣肉,爱美的阿米子(彝族姑娘)盼望过欢乐的火把节。每当节日来临,彝家山寨便忙碌起来,姑娘赶缝新衣彩裙,小伙子驯马、摔跤跃跃欲试,阿衣抱着雄鸡山野觅食;好斗的公牛不劳而获还享受阿普(彝族老人)的特殊特遇。
记忆中的火把节,是节日阿妈的盛装,是山巅盛开的索玛花,是阿爸驾着马车带着全家去赶火把场的期盼,是夜晚阿普点燃的大火把,是孩童们唱着童谣倚在山坡上“放羊羊”的乐趣,是家人欢聚一堂时的喜悦……
今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一,再过两天就是火把节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临近火把节,孩童们就会向各自的父母嚷着到县城过火把节了。神秘的取火仪式、点火把、花车巡游、民族传统运动会等,连同极具吸引力的现代商贸展销、喝啤酒比赛等等,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火把节的文化内涵,也即将成为一代人及其后代将来的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