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对性别秩序的批判之外,德米的第一人称视觉策略,也让整部电影的惊悚程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在那个角色扮演游戏(RPG)的逼真程度相对有限的年代,《沉默的羔羊》用主观镜头,切实地为观众制造出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我们知道自己受着银幕的庇护,不可能受到任何伤害,然而当我们循着克拉丽斯的视角,走入“野牛比尔”堆放着一张张人皮的地下室时,当我们透过毫无遮蔽作用的透明玻璃,与汉尼拔凶恶的目光相汇时,我们仍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颤栗和恐惧,而这完全要归功于德米反传统却直接有效的视觉语言。
三
《沉默的羔羊》对连环*人犯有着精确而细致的描绘,这是因为2017年的大热美剧《心灵猎人》的原著作者——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为影片提供了技术性帮助。
像汉尼拔这样的高智商连环凶犯,往往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他们不会按照别人的规则行事,而是会自己确立一套规则,让他人跳进圈套,然后像闻到血腥味的野兽一样,探测对手的弱点,制定相应的策略,最终将对方生吞活剥。
我们无法从汉尼拔的身上获取认同与宽慰,因为他对人类这个物种缺乏同理心,并且道德意识完全缺失,所以即便是在他的帮助之下侦破了案件的克拉丽斯,也终究是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我们又能否从电影中的“好人”那里获得认同呢?似乎也不能。
克拉丽斯的上司克劳福德,为了争功夺名,不惜向汉尼拔提出虚假条件;而克拉丽斯本人,同样参与到了克劳福德策划的这个蹩脚谎言当中。
至于汉尼拔的主管医师契尔顿,更是一个沽名钓誉并且油腻好色的伪君子。所以当“野牛比尔”被抓获后,我们在联邦调查局的庆功宴上,甚至会感受到深深的困惑。
无论在克拉丽斯还是在克劳福德身上,我们都无法寻得可靠的道德落脚点,而这或许会让我们在暗中思索——
汉尼拔式的反社会反人类变态想法,真的是毫无道理的吗?当表里不一的伪善和精致迷人的邪恶并列在一起时,我们会被何者所吸引?
在道德层面上,无疑是前者更容易被接受,然而从美学角度来看,却无疑是后者要更加诱人。
汉尼拔的魅力,正在于他在邪恶之中暗含的直率与坦诚,与利用超群智商来实现极端*的他相比,在种种妥协中委曲求全的社会人,实在太无趣,也太不酷了。
《沉默的羔羊》的危险之处,正在于它对反社会思维的如实表现,但它又从未忘记对这种思维的危险与恶毒加以提醒,这也让它成为了一部层次复杂的杰作。